跳到主要內容

甜食迷的巧克力夢工廠——Ghirardelli

在格林童話「糖果屋」的故事裡,漢斯和葛麗特兄妹在森林中找到一間用薑餅做的糖果屋,裡面充滿許多誘人的糖果,讓他們一時忘了更重要的事——找回家的路。

當我到了漁人碼頭39號碼頭(Pier 39)入口不遠處的巧克力天堂(chocolate heaven)時,我覺得自己頓時成了「糖果屋」故事中的小孩,看著滿屋子各式各樣的巧克力,心花怒放,不想離開了!

想買舊金山紀念品的人,到巧克力天堂不會後悔。這裡有各種舊金山紀念巧克力,不論是盒子上有舊金山的風景、用舊金山的Cable Car造型做成的鐵盒裝巧克力,或者是利用附近的Alcatraz Island做訴求,推出填有幾枚巧克力金幣的囚犯豬撲滿,甚至以金門大橋做造型的巧克力,都是可以讓人邊吃巧克力邊回味舊金山之旅的紀念品。

想買多一點的人,可以買散裝、秤重的巧克力。至於怕胖的人,這邊則有無糖(sugar free)的巧克力可以選購。不過,這裡的酒心巧克力(liqueur),由於在巧克力中包了酒,必須滿21歲才能購買。跟我一樣心花怒放的人,最好事先上網站做點功課,列一張購物清單,不然可能一買就發現立刻瀕臨破產。

在巧克力天堂,有一點讓人無法不注意的,就是這裡有非常多的Ghirardelli巧克力,這是在加州誕生的巧克力品牌之一,另一個則是在洛杉磯誕生的See's Candies。See's的歷史短一點,她是1921年加拿大移民創立的品牌。而Ghirardelli則早在1852年,就由義大利移民在舊金山創立。Ghirardelli的巧克力並非只能在舊金山才買得到,我們附近的Albertsons超市就有幾款Ghirardelli巧克力,但是不齊全,想買比較不一樣的Ghirardelli巧克力,必須在舊金山等直營店才買得到,可以參考官網的列表

39號漁人碼頭的Chocolate Heaven 6

39號漁人碼頭的Chocolate Heaven 5

39號漁人碼頭的Chocolate Heaven 4

39號漁人碼頭的Chocolate Heaven 3

39號漁人碼頭的Chocolate Heaven 2

39號漁人碼頭的Chocolate Heaven 1

依依不捨走出巧克力天堂後,我跟某人說,我想去Ghirardelli Square喝Ghirardelli的Hot chocolate。在米其林出版的《San Francisco》旅遊書中,將Ghirardelli Square列在「Musts for Fun」和「Musts for Kids」中。我們本以為就在39號碼頭附近,但是把手上的那張39號碼頭商店列表看來看去,並沒看到Ghirardelli Square。直到晚上在飯店研究了地圖,才發現原來在North Point Street。

於是我們第二天一早,第一個景點,就是Ghirardelli Square。我們在Powell Street的票亭買了All Day Pass,然後就近搭乘Powell—Hyde路線的Cable Car到漁人碼頭,然後再走過去。

我們到的早,Ghirardelli Ice Cream and Chocolate Caffe還沒開,於是繞了Ghirardelli Square一圈,發現原本的入口處,正在大興土木。轉了一圈再度走上巧克力廣場,已經十點了,店家開始營業。

雖說旅遊書都推薦這裡的奶昔、聖代、熱巧克力,尤其是以「地震」(Earthquake)為名的超大冰淇淋!這讓人想起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這個超大冰淇淋,據說用了八球冰淇淋,加上八種料、香蕉、堅果和莓果類製成,特色?當然是很容易倒塌囉!

不過,此時正值冬天,我們不想點這種份量可觀的冰品,於是點了熱巧克力,一杯稅後是3.96美元,不算便宜。另外還吃了店家提供的小片的Ghirardelli,雖然是含有6成可可的黑巧克力,但裡頭包了焦糖,因此甜的很,讓我很想找杯茶來喝。

聽說這間店平時很多人,不過此時空蕩蕩的,只有我們和另一桌客人,然後有隻鴿子在店內飛來飛去。一位八字鬍先生幫我們把熱巧克力送過來,看到我正在玩相機,因此幫我們拍照。後來我看到一旁的巧克力機器,正在拍照時,他不知從哪冒出來,然後開始幫我做導覽。

八字鬍先生說,這些機器雖還在運轉,但只是為了展示,不是真的用來生產。工廠早已搬到奧克蘭附近的San Leandro,不再用這些舊型機器。

他指著樓梯口的老照片,說當年的工人就是這樣操作機器的。這些機器來自德國,是很好的機器,所以可以用這麼多年。身為Ghirardelli的員工,他挺自豪地說,Ghirardelli跟許多品牌巧克力不同,本身擁有完整的生產線,從可可豆開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Ghirardelli有固定的可可豆來源,挑選其中較好的六成,其他四成淘汰不用,以製造品質較好的巧克力。這些被淘汰的,就流到其他次等巧克力工廠去。至於留下來的巧克力,都是在室內烘焙,以便有穩定的品質。

他先走到機器旁,指著一張可可樹的照片,跟我說可可豆就是長這樣。然後走到櫃臺,拿出一瓶可可豆,繼續跟我說,可可豆含有脂肪,所以要把可可豆的脂肪和可可分開。他指著白色的可可脂肪,說白色巧克力就是用這個做的。我因此恍然大悟,難怪白巧克力沒有那些被人傳頌的巧克力益處,就在於不含有可可成分。他還說,不同產地的可可豆,味道不同,因此他們的人花費心思將各種可可豆做不同比例的混合,以便製造出最好、味道最獨特的巧克力。同時,Ghirardelli是最早開始生產罐裝可可粉的廠商,以便做為家用。

老照片示範當年怎麼用這個機器

可可豆(左)和可可脂肪(右)

巧克力原料—可可樹的照片

Ghirardelli Ice Cream Shop & chocolate Manufactory 10

Ghirardelli Ice Cream Shop & chocolate Manufactory 9

Ghirardelli Ice Cream Shop & chocolate Manufactory 8

Ghirardelli Ice Cream Shop & chocolate Manufactory 7

Ghirardelli Hot Chocolate

Ghirardelli chocolate

Ghirardelli Ice Cream Shop & chocolate Manufactory 6

Ghirardelli Ice Cream Shop & chocolate Manufactory 5

Ghirardelli Ice Cream Shop & chocolate Manufactory 4

Ghirardelli Ice Cream Shop & chocolate Manufactory 3

Ghirardelli Ice Cream Shop & chocolate Manufactory 2

Ghirardelli Ice Cream Shop & chocolate Manufactory

Ghirardelli Square的Ghirardelli Shop

Ghirardelli Square的入口

Ghirardelli巧克力的招牌

關於Ghirardelli創辦人Domingo Ghirardelli,他也說了一些,不過,後來參考Ghirardelli Square庭中的說明牌,我發現他有些地方講錯了,因此以下是正確版。

Domingo Ghirardelli是義大利人,父親本身就是經營甜食的。他後來搬到南美洲做貿易,先後待過烏拉圭和秘魯。舊金山的淘金熱吸引許多外國人前來,Domingo Ghirardelli的鄰居在1848年帶著Ghirardelli的600磅巧克力到了舊金山,而且很快就將巧克力賣完。這讓Domingo Ghirardelli因此隨後到了舊金山。

八字鬍先生說,Domingo Ghirardelli淘金不成,因此只好賣起糖果、義大利麵等義大利人的祖傳絕活謀生。我們沒看到關於他淘金的紀錄,倒是看到他賣糖果、酒心巧克力、義大利麵、咖啡等,給那些淘金的人,而且賺了一筆。於是他在1852年開始在舊金山經營Ghirardelli這個巧克力品牌。八字鬍先生講了另一段軼事,是當時的淘金者為了提神,因此有用藥物的習慣,但Ghirardelli提倡吃巧克力替代,因為巧克力含有可可成分,也有使人精神振奮的效果。

Domingo Ghirardelli在1892年退休後,將巧克力事業交給他的兒子,現在的Ghirardelli Square就是他兒子在1893年買下的,原本是磨坊。第二代的Ghirardelli繼承人請原本磨坊的建築師繼續為此地興建幾棟建築物,所以現在我們能看到不同建築物上有不同的年代,但是風格相近,不至於看起來彼此不搭。這個地方逃過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沒有受到破壞,於是Ghirardelli能在此繼續發展,並且在一次世界大戰時因為供應巧克力給軍方而大賺一筆。在二十世紀的20年代,Ghirardelli是西部最大的巧克力製造商。

但到了50年代,美國人的家庭進入電器化時代,工廠所用的機器也不同以往。Ghirardelli原本的生產模式,是相當勞工密集的,因此顯得過時。在60年代初期,經營者不再是Ghirardelli家族之後,這個廠辦合一的地方就被出售。

現在的Ghirardelli Square變成舊金山眾多舊工廠再造的景點中的佼佼者,William Roth功不可沒。他和母親兩人在1962年將Ghirardelli Square買下,企圖保持原貌,不讓此地被改建成公寓區。1982年,此地成為美國的國家歷史地標,Ghirardelli家族在此地興建的建築物,得以保存。

Ghirardelli店內的冰淇淋廣告

Ghirardelli的大廣告

Ghirardelli 以前的廣告2

Ghirardelli 以前的廣告

現在這裡除了Ghirardelli的巧克力店和冰淇淋店(兩間分開但相鄰),有餐廳、藝品店、服飾店等。就在磨坊的那棟建築物中,還有家華人餐館呢!

至於Ghirardelli本身,經營權前幾年不斷轉手,現在是瑞士Lindt & Sprungli擁有。 Lindt & Sprungli是誰?就是擁有Lindt(有人譯做「瑞士蓮」)的那家公司啦!跨國企業的併購,有水平和垂直兩種方式,這家公司都在水平併購其他的巧克力公司。

離開Ghirardelli冰淇淋店時,看到店內的冰淇淋廣告海報。哎,好誘人喔!下回等春、秋季,沒那麼冷的時候再來舊金山吃吧!

Ghirardelli本身的歷史說明

Ghirardelli Square再利用的功臣說明牌

Ghirardelli Square的老建築之一

Ghirardelli Square的模型

Ghirardelli Square中庭的水池

Ghirardelli Square的解說牌

Chocolate Heaven

Add:Pier 39, D-1
San Francisco, CA 94133
Tel:(415)421.1789


Ghirardelli Square - Ice Cream and Chocolate Caffe

900 North Point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9
Tel:(415)474.1414

Ps. 點入以上小圖,可看大圖和相關說明。由於圖片很多,不再此重複貼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基因檢測發現我的配偶是我表親

前不久看到一個 新聞 ,一對目前結婚十七年、有3個小孩的夫妻,在結婚十年時做了基因檢測後,才知道他們是表兄妹。我後來再查一下,發現這種狀況並 不 罕 見。 我們家的基因檢測結果,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小孩的爸爸媽媽是我們沒錯,沒有從醫院抱錯任何一個小孩,小孩共享50%的基因也沒錯,直到我發現某人出現在我的表親列。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數目的表親,以我的最多有1501人,以關係近遠排序。我看了前幾頁之後,突然有點不耐煩,想看一下最後一頁的表親是多遠的關係,點下去之後,赫然發現最後一個是某人!上頭顯示他是我的遠親,共享0.08%的基因。在他前面的一個表親是住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共享0.13%的基因,是我的fifth cousin,照中文說,就是十二等親。所以某人比十二等親還要遠。 公婆知道後,非常意外,因為不覺得我們兩家會有關係。我爸那邊的祖先是清朝乾隆中葉176X年來的,而公婆都是1949年來台灣的。公公問我,我們家族在遷到廣東前住哪?我也想知道,但我家族譜只有在粵東的來台前地址。好吧,那大概兩百年前是一家,也許兩家有人通婚了。畢竟閩粵贛交界處是客家原鄉,或許我們祖先從北往南移居的過程中有經過公婆某一家的家鄉? 高中生聽說我們是表親,感覺非常不適。我跟他說,照中華民國民法,六等親內不得結婚。我們已經超過兩倍,非常遠了,遠到上面好幾代的祖先都互不認識,沒有法律問題。至於美國,很多州規定first cousin不得結婚,如果結婚,婚姻無效。但加州是允許first cousin結婚的。Distant cousin沒有任何問題。 照我們兩家過去看似沒有交集的歷史,居然最後有血緣交集,那夫妻兩家都是久居台灣的人,是表親的機率應該大很多。在我研究我的血液疾病時,看到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的陳振文醫生 說:「這可能是客家人的民族性較團結,也很少和外族通婚,因此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較容易保留下來代代相傳,而苗栗縣多為客家族群,相較下盛行率也較高。」就我所知,我的最近兩代都是客家人沒錯。雖然我的兩邊家族有若干人的確世代住在苗栗,但美國醫生說我的貧血不是海洋性貧血,我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聽說有婚前篩檢,但沒當一回事。現在覺得婚前的基因檢測其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跟配偶是否有有問題的隱性基因,一旦它們結合變成顯性基因,問題就嚴重了,例子之一是歐洲皇室...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難看的慾望城市第五季

自從看了第五季前兩集「慾望城市」之後,就沒再看過這個影集了。雖然很忙,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失望,覺得這齣戲已經走味了。就不像以前那樣,時間一到,非得衝到電視前去看心愛的影集了。對現在的我來說,或許在外頭混、看幾頁好看的小說或者在網路上研究執念品,都比看這個變難看的影集有意思多了。 今天心血來潮,上台大椰林的電視影集板看看其他網友的意見,依舊覺得非常具有娛樂性,讓我覺得甚至比第五季的還精彩。不同於其他電視劇迷,這些網友一直讓我覺得很理性,即使死忠地看了,還是會批評一頓。好比Carrie變本加厲的歇斯底里,以及日趨無聊的劇情,都是這廂大家批評的重點。尤其對從第一季就開始看的人來說,慾望城市走下坡的趨勢更加明顯。「第五季好難看,唯一好看的只有Charlotte的外套」,有人如此說。 倒是有些意外地看到有些人說她\他們喜歡Miranda。也有網友說,劇中的Charlotte簡直就是為台灣男性打造的,符合他們要求的漂亮溫柔且順從的乖乖牌守身如玉的公主要求,除了到第五季突然個性大轉變,以為露乳可以留住男友久一點,讓人納悶,她怎麼老走偏鋒?而喜歡Miranda的男性,即使未必是本身知性,但至少是能欣賞那種女性的人吧。對於她在賭場被一個看來超過一百公斤的肥男罵「大屁股」,經Charlotte提醒她是因為生小孩之後才變胖的,Miranda便恢復以往的犀利,教訓那人說她是因為當母親所以屁股變大,而他呢!肥男當場說不出話來,周圍的人幫她鼓掌。至於Carrie,她的奢侈浪費遭到強大火力攻擊,沒幾人受得了她花三、四百元美金去買一雙穿不了幾次的華麗高跟鞋,然後跟前男友借錢,還責怪不借錢給她的好友。許多人想到自己要是碰到這樣的好友,大概都會氣到拂袖而去吧,因此對於Carrie更不敢領教。而她在第五季的演技更加誇張,第一集在雨中躲雨嚇跑帥哥的那一幕,竟然讓一堆觀眾叫好,認為她活該。那麼喜歡Samantha的人呢?有人打趣道,大概就是縱慾型的吧!但也有人看出這個豪放女其實也有重情的一面。 至於這齣戲的走向,許多人似乎都不看好,因為編劇兼女主角懷孕生孩子去了,因此無心編戲。而報紙影劇版對於慾望城市的意見,也向來主流且保守,認為女性的歸宿不是單身就是結婚。但是,就一個長遠的進程來看,女性對生涯的看法,其實已經與廿年前大不相同了。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