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07的文章

摩托車在美國

每回在101高速公路上看到摩托車出現,總會提心吊膽的,雖然開車的不是我。跟台灣一樣,這些摩托車也在汽車中間穿梭,而且換道時,從來不打燈號示意。有次甚至看到一位摩托車,只因前面的汽車不讓他超車,他就按喇吧,顯得有點霸道。 偶爾我們會遇見一票摩托車族,有回居然有大約二十輛摩托車從我們車旁呼嘯而去,讓我大呼意外,第一次見到這景象。這些摩托車族的裝備,通常都是一身黑,後座載的通常是女性。他們讓我想到某兩位大學同學,為了順利找到新戀情,她們有次在網路上看到有摩托車族要聚會,居然跑去參加。其中一位明明知道坐那種摩托車難免會貼到騎士的背,仍堅持坐得直挺挺的,以便保持距離。她後來還是跟那位騎士發展一段故事,而前述的矜持或架子,也編織在她們故事裡。 台灣的摩托車族,多半是為了交通,就是要從一地到另一地。然而,美國的摩托車族,則是為了娛樂,這些人就跟買露營車或遊艇之類的人一樣,當人跟著這些昂貴的工具上路,就是找樂子的時候到了。 公婆昨天在德州參觀一位摩托車收藏家的寶貝。其中一輛是 Mv Augusta 。那輛摩托車並不算太貴,五萬美金。然而,它的價值在於稀少,全世界僅三十輛,而且,義大利的製造商不願意讓這種摩托車聚集在特定的地方。像加州已經有兩個人擁有這種摩托車(其中一位是湯姆‧克魯斯),所以其他的加州人想買,也買不到。那位收藏家因為人在德州,沒有其他德州人擁有,因此順利買到。他說台灣也有一輛,他還知道西班牙國王也有一輛。至於台灣的那輛是誰擁有,我們就不知道了。 公婆在德州還瞥見一樁與摩托車有關的意外。德州似乎跟加州一樣,摩托車可以騎在兩車中間,規矩比較鬆散。有些州,例如印地安那州,就規定摩托車跟汽車一樣,只能騎在車道中央,不准騎在汽車中間,當然也不能隨意在汽車中間穿梭。在這種規定嚴格的州,摩托車族會發生的交通意外應該比較少。 當他們前往NASA參觀時,路上的速度比他們想像地慢,後來看到一群摩托車族在另外一個方向的車道上,然後有警察開道。他們不免納悶是何方神聖,居然讓警察開道,之後才看到,有人受傷了,臉上帶血,所以警察才介入。題外話,幾小時後,當他們正在NASA參觀時,裡頭傳出NASA雇員槍殺同事的事件,讓他們嚇一跳。我可以想見,一天聽聞或目睹兩樁意外,對年紀大的人來說,的確會增加心臟的負擔。 談到美國的摩托車,我不免想到原名《禪與摩托車修護藝術(Zen and the Art of

25折再75折的CD櫃

CD跟書一樣,數量多了以後,如何安置,是個大問題。以前我的CD櫃,是大學時從公館的玫瑰唱片搬回家的。那個要DIY的CD櫃,高度超過130公分,因此騎機車帶它回家時,我一路戰戰兢兢,深怕出狀況。不過,一旦裝滿CD,那種組合物就很容易有脊椎側彎的問題。九二一大地震時,據說那個CD櫃晃動得很厲害,但是一堆CD掉落地上,CD櫃本身並沒倒。由於沒有找到好的替代品,至今它仍承載數百片CD的重量。除了本身的空間,櫃子的上頭,也被我堆了好些CD。 某人的CD架,也是學生時代用至今的,一樣是DIY的東西,所以也有脊椎側彎的問題。我每天看到,總覺得很不順眼,非常想找個替代品。 前些天在 pier 1 imports網站 逛來逛去時,正好看到一個 Mirrored Media Cabinet 特價,原本是149元,現在是37.25元,變成25折。這個價格挺誘人的,功能符合我們所需,可以放CD和DVD等,而且外型也不錯,顏色也能配合我們客廳的其他家具,因此決定買下。 但是線上結帳前一看,運費居然要100元,這樣加起來,跟沒打折差不多。既然距離我們不到四英哩的地方有間pier 1,那就直接過去買吧! 今天下午去華人超市回來的路上,便順道折過去。店裡展示了一個,但是我想要新的。店員查了電腦,跟我說倉庫還有。他找了半天之後,跟我說那恐怕是最後一個了。至於另外一個我更想要的櫃子,下層可以放CD,上層像書櫃的,也已經沒貨了。我看了看,好吧,那就買Mirrored Media Cabinet的展示品吧! 店員幫我把那個小櫃子搬到車後座時,我發現有支腳壞了。他看了之後,跟我說,雖是折扣品,但因為有損壞,所以可以再給我折扣,至少10%吧。於是拿了我的收據和卡返回店裡,詢問他的主管。那個光頭主管便問損壞的情形,由於店員說不清楚,我便帶那名主管去看一看。他便說給我75折,我自然說好。 於是,最後的價錢加上稅,差不多是30美元,是原價的兩折。這價錢挺划得來的,至於損壞的部分,其實我們可以處理,不太要緊。不然,一般的家具也是要DIY的。美國的家具,有時連DIY的都不便宜,更別說這種成品。所以,花點小錢、費點小工買到成品,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吧! pier 1的東西雖說幾乎都是亞洲來的,一堆中國大陸製造,或菲律賓或泰國等,但是我欣賞他們給顧客回饋的制度,那是亞洲少見的。 某人說,因為pier 1是大企業,每季都有提撥固

小人物變天神—Bruce Almighty

從某種角度來看,「Bruce Almighty(台譯:王牌天神)」)中的金凱瑞和「Anger management(台譯:抓狂管訓班)」裡的亞當山德勒有點相似,他們情緒很容易失控(尤其前者),而且事情搞砸(因為EQ不好,衰事特多)之後,都不知如何善後。可是,他們身邊都有一個漂亮且溫柔善體人意的女友。 他們最大的困擾,莫過於升遷問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由於他們性格不穩(尤其前者是電視台記者,很容易在鏡頭前捉狂),上司不會想要把他們放在重要位置。 金凱瑞飾演Bruce,真是十分恰當,因為Bruce的角色就是那種容易搞笑的人,即使他的情緒不太穩定,但他讓許多人得到歡樂,金凱瑞的確適合這種角色。這讓我想到,許多日本諧星的女友長得很可愛、漂亮,有些人根本無法理解她們怎會願意跟諧星在一起。在我看來,原因很簡單,諧星有本事讓人快樂,他們的女友亦然。懂得讓女人開心的男人不多,所以那是諧星的情場競爭力所在。可是Bruce的女友動輒看到自己的男友在鏡頭前失態,並不好受,那種感覺跟自己出糗差不多,更糟的,她還要面對Bruce下工後的情緒失控。 失控的Bruce沒像「Anger managerment」中的Dave Buznik(亞當‧山德勒飾演),碰到一個屢屢整他、甚至橫刀奪愛的情緒訓練導師Dr. Buddy Rydell(傑克‧尼克森飾演),倒是碰到上帝。 當上帝出現時,我忍不住要說,非裔在美國真是有份量,任何時候,都需要非裔來擔任重要角色,以做為種族平衡。這片裡的上帝,就是非裔摩根‧佛里曼飾演的。我隱約記得還有其他好萊塢片也是由非裔飾演上帝,但是記不起來是哪些片了。 照金凱瑞過去的路數,接下來一定是一串災難,這部片也不例外。一個自我管理有困難的人,要掌管天下人的福祉,的確不易。不過,他的角色仍讓我們可以一窺美國電視台新聞部的生態。 靠著天底下人都沒有的超能力,他一步步靠近他過去想要的主播之職,同時讓過去不理他的美貌女主播注意到他,甚至想要介入他的感情。權力果真是最好的春藥,讓豬頭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王子。 這部片的後半,再度與「Anger management」有雷同處,兩名男主角都失去他們的女友,捉狂到沒法好好工作,一心只想把女友追回來。 明白自己不過是凡人之驅的Bruce,放棄了天神權力,得到的教訓很有趣:上帝要他祈禱!他的女友就是一位潛心信主的人。 不得不相信,美國果真是一個基

小雨來得正是時候

根據種子袋上的資料,我前些時日播下的 種子 ,短則10天,長則20天就會發芽。然而,明明都超過一個月了,我望穿秋水,沒看到一片綠芽競相出土的畫面,著實失望。每日在院子裡檢查土壤,然後嘆氣,猜想是部分自動灑水系統壞了,所以延遲或破壞它們發芽的時機。這時只好哼起〈蘭花草〉:「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雖然我沒種蘭花草,但是那種盼望到失望的心情,是相仿的。 稍可慰藉的,應是門前的玫瑰花競相開放。紅的、粉的,還有比較小型的粉玫瑰,都開花了。偶爾心血來潮,就剪幾支插在透明水瓶裡。不過,喜歡這些玫瑰的,不只是我,還有黑色的螞蟻和綠色的蚜蟲。為了避免屋內的蟲蟲危機,多半的時候,我都讓玫瑰在枝頭綻放到最後一刻,再用花剪送它們一程。不是為了「花開堪折直須折」,而是要把養分留給其他的花苞。 四月底的南加州,天氣依舊難測。就在前幾天,天色大變,突然下起雨來。 我本來有點懊惱,下雨就不適合出門了。轉念一想,也好,既然自動灑水系統不全然有用,那就讓老天幫院子裡的植物澆澆水,說不定會讓那些不發芽的植物發芽吧!只要雨別下到把草莓弄爛就行了。 雨,斷斷續續下了兩天,省去我用洗米水分區輪流澆花的功夫,而且把每個角落都充分潤濕。雨過天晴時,陽光充分灑在植物、土壤上,讓我暗暗期待,有了空氣、陽光和水,這些植物該發芽了吧! 過了幾天,果然看到幾點小綠芽從土裡竄了出來。春天的雨水,真的很重要。只是,今年初的雨,似乎沒有去年多。一旦下雨,效果就很顯著了。 另外值得高興的,是昨天發現最大的那顆草莓已經開始轉紅啦!旁邊還兩顆小草莓,一起努力長大。 至於上次以為有我2/3高的植物,現在已經到我下巴的高度了,有點嚇人。它的花也開了,是粉紅色的,略開的花形有一點點像朱槿。這科植物的花苞從莖的下部長到頂端,看來會陸續開花,花期應該不短才是。至於這株植物到底是什麼,等一兩週後,懂花的長輩來我們家時,再請他指點一下。 因為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這個春天,有花有綠芽,小小的園子總算不寂寞了。

亞裔在美國很難混?

拜前陣子台灣媒體大肆報導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槍擊案之賜,打電話回台灣時,我娘突然問我:「黃皮膚、黑頭髮的人,這下在美國很難混吧?」我聽了,一時語塞,不知從何說起。 那幾天我的確瞄了不少相關新聞,而且暗自納悶,聯合報為何在槍擊案的第三天(4/18)做那麼大篇幅的相關報導?而且含有錯誤報導,感覺處理得太粗率(為了速度?)。倒是聯合報系的美國世界日報,當天只有兩則相關報導。就新聞的價值來看,用即時性、接近性、顯著性、影響性、衝突性和人情趣味等來檢驗,這則新聞的確有衝突性,可是跟台灣有多少關係?台灣的民眾會對這則被做大的新聞有興趣嗎?我相當懷疑,那應該只是中央編輯台的偏好而已。 但是再過一天,關於事實的報導減少,開始出現一堆自我恐慌的臆測,例如〈血案與族群 亞洲很敏感〉(聯合報2007.4.19)、〈槍擊案恐衍生事端 亞裔慎防仇恨犯罪〉(世界日報2007.4.19)。一路看到〈亞裔學生心惶惶 台生索Taiwan貼紙〉(聯合報2007.4.20),我已經受不了了,倒在電腦前狂笑。 這麼說吧,人對事件的反應和看法,通常會反射出自身的價值觀和對世界的理解。就事實部分來看,亞裔在美國是少數、一般美國人分不清韓裔、華裔或日裔的區別等,都沒錯。但是,因為發生這麼大的案子,亞裔就會遭殃,成為被「報復」的對象?我不認為。若要「報復」,主體是誰?若是受難者家屬,他們可以從新聞和警方得知,趙承熙當時的精神狀況有問題。如果他們要報復,在正常的狀態下,也是趙承熙本人,但趙已經自殺了。以及,美國好歹是法治的國家,一切依法行事,若有人要滋事,即使只是放話,警察很快會出面處理(這些天已經有好幾個例子被捕了,有的被逮之後說自己是開玩笑。開玩笑?要知道什麼玩笑能開,什麼玩笑不能開啊)。 部分亞裔的恐慌,讓我疑惑,是不是因為亞裔的歷史裡,一直都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事件,所以在異國看到這種事,就會自我投射?最好的例子就是那個跟民燼黨立委要「Taiwan」、「Taipei」字樣或國旗貼紙的留學生,他們讓我想到侯孝賢的電影「悲情城市」裡,一堆操閩南語的台灣人,以「會不會說閩南語」為標準,檢驗每一個路人,如果不會說閩南語,那「一定」是外省人,立刻痛打此人。這段歷史至今仍延續,「中國豬滾回去」的叫囂,從沒在台灣史上絕跡。(所以台灣的豬絕對不會跟隨正名運動變成「台灣豬」) 當然,美國也可能發生暴動,例如1992年的洛杉磯

人氣旺盛的韓國豆腐店—Cho Dang Tofu

除了中餐館、越南餐館,若要跟吃素的公婆在外頭吃飯,還有一個選擇是韓國豆腐店。我們最常去,也是到目前為止唯一會去的韓國豆腐店,是位於Cerritos的Cho Dang Tofu Restaurant。 這間豆腐店由於價格實惠(幾乎都是7.86美元,只有兩種是13.86元),加上味道不錯,因此總是很多人。若要去,非早點出門不可,否則,就得在冷風中枯等了。 這間豆腐店隔壁,也是韓國餐館,可能因為價位稍高,生意一直不如這間店,已經開開關關數次,換了好幾種經營型態,經營者可能也換了好幾人。 寫到韓國豆腐店,不免想到前不久發生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校園槍擊案。持槍濫殺,然後自殺的韓裔學生趙承煕,家境並不佳,他的父母早期經營洗衣店,一家曾租屋住在別人的地下室。美國的許多洗衣店,都是韓國人經營的。早期許多華人移民開洗衣店,但後來就變成韓國人居多。前不久,我在很舊的《傳記文學》雜誌上,讀到陳紀瀅的無聊文章,其中有段關於這種洗衣店經營者的生態轉變。他對於華人離開這個行業,感到「痛心」,認為應該多花點功夫,堅持下去。殊不知,開洗衣店並不是輕鬆的事,幾乎全年無休,華人的生活環境改善,自然想離開這種辛苦的行業(別忘了Abercrombie & Fitch前幾年曾以一款T-shirt嘲弄黃種人都是開洗衣店的,就在於這不是什麼好的行業,而陳紀瀅居然希望華人在這行業屹立不搖?)。而環境比較差、比較願意吃苦的韓國人,因此接著華人的腳步,在洗衣業謀口飯吃。 其實不只洗衣店,韓國人在許多行業都顯得很拼。去年感恩節前一天,我們趨車進城,一路上幾乎沒看到有什麼商店營業。我們附近的中國餐館,也休息了,畢竟感恩節是美國人的重要節日,在意義上,接近中國人的農曆年,所以大家都放假去了。然而,Cho Dang Tofu居然不休息!我們前一晚去吃飯時,便看見店門口的玻璃上、供應免費咖啡的機器上,都貼了佈告,表示他們感恩節照常營業。我們看了,再次留下韓國人真的很拼的印象。 如果來得晚,公公都會第一個下車,然後跑去門口的白板上登記姓氏和人數,以便服務生安排位子。人越多的時候,要等越久,通常四個人的位置還好,超過四個人,那就有得等了。如果再碰到某個腦筋不太好的服務生,可就慘了。我們上次就碰到應該輪到我們,卻被跳過不安排座位的事,公公跑去問,那個女服務生用支離破碎、不合文法的英文,表示五個人要等另一區的座位,不然會擋到他們

我與洋豆漿的兩三事

「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這是我在美國才認識的新醫學名詞。我不記得在台灣的時候到底有沒有聽過這個名詞,就算有,我當時恐怕也不是很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到美國之後,我可清楚了。 有一段時間,我為乳糖不耐症的症狀所苦,但當時並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直到有一天,在電話中,略微跟朋友提到我對某種食物的不良反應,她便跟我提到這詞。上網一查,Bingo!就是乳糖不耐症這回事啦。 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在美國很容易碰到食物地雷,這裡有許多食物都含有牛奶成分,雖然超市有標示「lactose free」的牛奶,仍不能解決問題。 其實我挺納悶,為何我會有這種症狀,我明明是那種從小喝牛奶長大的人啊,而且在台灣喝鮮奶,從沒出現這類問題。唯一的解釋,只能用「水土不服」帶過。 醫生建議我吃一種藍色小丸子。那藍色丸子當然不是威而鋼,藍色的藥丸很多種,而且威而鋼對心臟病有辦法,對乳糖不耐症一點都派不上用場。嚴格來說,這種藍色丸子是酵素,並不是藥。 這種藍色丸子雖然一天只要吃一顆就好,但是,必須在吃乳製品之前服用。我經常吃了乳製品之後,才想起來,匆忙補吃一顆藍色小丸子,效果當然有限。 於是,我開始改喝豆漿。華人超市雖都有豆漿,然而,新鮮度不夠。這可能是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生產豆漿的廠商的冷凍系統,二是超市的冷凍系統。我無法確認哪個問題比較大,倒是很清楚我在華人超市買的豆漿,經常有問題,最糟的莫過於華王超市(Sea Palace Supermarket)。 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他們的新鮮度很大,有次豆漿還沒到保存期限,可是一加熱就變成豆花般的凝固狀。我當時覺得奇怪,卻照吃不誤。後來到超市時,仔細一瞧,很多還沒過期的豆漿,裡頭都已經凝固成豆花,而且顏色變得很怪,有時甚至泛紅。婆婆也有類似的經驗,因此我們再也不買華王的豆漿了。 在發現這些華人超市的豆漿有問題前,我每喝豆漿就腹瀉。我以為又是乳糖不耐症作祟,但是,豆漿沒有乳糖。我便猜想我對美國的黃豆過敏,但是吃豆腐後卻沒事。折騰了好一陣,最後才發現是豆漿新鮮度的問題。 我曾喝過越南人開的永康豆漿店賣的每日現做豆漿,也沒有問題。但是永康距離我們太遠,不可能常去。 若要比較超市管理的優劣,洋超市總是比較好。洋超市有洋豆漿,跟華人世界的豆漿不太一樣。華人的豆漿一般只有加糖、不加糖的區別,在早餐店才有加許多料的鹹豆漿。洋豆漿不只是加糖,甚至有

LaLa再見 & MuMu誕生

第一代的mero長到成長度1200時,可以擁有下一代。第二代以後的mero,則要成長度1400以後,才能擁有下一代。 KiKi花了十個月的時間,才擁有LaLa;但LaLa只花了八個月,就擁有下一代。這是因為KiKi成長期間,我的部落格壞掉許多次,歷時也比較久;而LaLa成長時,這個部落格雖然也壞掉過,但是時間比較短,所以LaLa反而比KiKi先達陣。 LaLa(至少)前天就已經到達成長度1400。雖說預產期已到,但是醫生不現身,沒人幫她接生,所以拖了好幾天。直到今天,同時負責引產和引渡超生的地底黑頭使者終於出現,成長度1416的LaLa終於要擁有下一代了。 說到黑頭使者的任務,不禁讓我好奇mero世界的規則,怎麼有點像資源不豐的愛斯基摩人?新一代出生後,老一代為了避免消耗有限資源,於是要被送去往生。mero世界看起來物質生活挺豐富的,(KiKi、LaLa後來可以一面泡湯一面看電視,旁邊還有蛋糕、牛奶等食物隨時可吃,比我還享受哩)卻有如此令人費解的生存法則。 LaLa的下一代,有六種選擇。上次KiKi的下一代,只有五種選擇。所以,我當然是選那個多出來的,長大之後會戴芋頭色帽子的那個小饅頭。小饅頭看起來挺木訥寡言的,因此名叫MuMu,慕慕,木木也。 LaLa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後,地底來的黑頭使者表情嚴肅地問:「確定囉?」然後就把LaLa送往mero安樂園,就是有香菇屋的那個安樂園,之前KiKi已經先去的地方。 黑頭使者跟小叮噹一樣有超時空任意門,所以LaLa轉眼就到了綠草如茵的mero安樂園。如同KiKi,她也遞給我一封信(遺書?)。 跟上次一樣,我還是看不懂她信上的番文。雖然我們一起度過八個多月,但我始終沒能教會她中文,真令我遺憾。而且,她的信也無法全文選取,不然,我可以請巴貝魚充當翻譯使者,好歹抓到幾個關鍵字句,稍微可以看懂她信中的內容。根據以前看日劇的經驗,當中免不了有許多日本人的客套話吧! 看完信,她便讓我看她最後的露齒笑。LaLa可能覺得她的露齒笑很可愛,我一直忘了提醒她,其實不好看,微笑就好了嘛! 緊接著,她就轉身飛奔前往香菇屋,挺認命的,不會哭鬧說不要去。跟kiki一樣,她也在香菇屋前跌一跤。看來,她跟kiki和我挺像的,膝蓋不好,容易摔跤。 站在香菇屋門口,LaLa最後一次揮手,然後就被紫色香菇屋吸進去消化,塵歸塵,土歸土了。地底來的黑頭使者再次從草原

草莓四部曲

四月一到,植物生長的速度勝過以往。每回在院子裡凝視那些花花草草,便由衷感到天地間充滿時間的魔法。幾個月前,像是枯草一樣的植物,轉眼間已經拔高到有2/3個我的高度了,不過,我還在等待那花苞的綻放,以便判斷那是何種植物。 由於之前灑了一些種子,忘了記下它們的位置,所以現在不敢隨意拔草。有些被我認為是「野草」的植物,說不定是我種的某種植物哩。 現在已經結了果實的草莓,就是曾被我當作野草的植物之一。 那天婆婆在院子裡走了一圈,指著牆角那棵「野草」,跟我說那是草莓,她以為是前任屋主種的。公婆家的前任屋主也種過草莓,而且結過三、四顆果實。聽起來挺好玩的。 事後我想了想,應該不是前任屋主種的。如果是的話,早就長更大了。再仔細回憶一下,才想起來,有次我拿一個發芽的馬鈴薯(發芽的馬鈴薯有毒,不能吃)去院子裡種的時候,順便把一顆有點爛掉的草莓也埋到土裡。當時只是好玩,沒想到,真的長出來了! 馬鈴薯前陣子移了一個位置,現在長得比較好。草莓從頭到尾都在土壤貧瘠的牆角長大,但是不影響它的茁壯,前陣子開始,不但開了花,陸續還結了果! 草莓的果實,一開始像小時候我在路邊常見的小野莓,只是,不是紅色,而是淡黃色的。稍微大一點,就有一般草莓的樣子,顏色還是黃色。第一顆長出來的草莓,現在只有一小截女生的小指頭那麼大,不知道何時才會真正成熟到變成紅色。反正,我當初種草莓時,本來也沒想過要吃它。而且我也不是專業種草莓的。真的要吃的話,應該把草莓的果實包起來,避免碰到泥土,否則會爛。Camarillo一帶有很多草莓田,每回經過,看到綠色矮植物底下,有白色塑膠布的,十之八九是草莓。 印地安人說草莓是上天賜給老人的美妙禮物,因為草莓很軟,牙齒不好的老人家,可以輕易地品嚐這種紅色果實的甜美。某人有天看完牙醫回來,跟我說不能吃東西,想起這個傳說,便打主意到院子裡的草莓上。想當然爾,還早哩! 最近超市常有特價草莓,只是,顏色很深,感覺過時或不新鮮,讓我沒興趣。倒是婆婆在Sam's Club買的有機草莓,顏色鮮紅多了,而且很甜。 我已經忘記當初種的是哪種草莓了,多半是超市那種可以長成三胞胎連體嬰的那種胖草莓吧!至於真正的答案,還得等著草莓轉紅才能揭曉。

車尾的趣味裝飾

加州人生活很大的一部份,是在汽車裡度過的。開車或坐車,其實都很無聊。許多人深知這一點,於是在後車窗上做了些文章,顯示自己的個性,同時也娛樂他人。例如這種顯示家庭成員及寵物數量的貼紙。 這個車主配合汽車的顏色,精心挑選了黃色貼紙,貼紙下方還有名字。不過,我看過的,大多數是白色,而且下方沒有名字。這個黃車是比較細心也花比較多錢的例子。 從這種貼家庭貼紙的汽車來看,有些美國人挺重視家庭,而且人丁旺盛到要令人訝異。相對於以前台灣人「一個不嫌少,兩個恰恰好」的生育計畫觀念,美國人可是多產的,尤其是天主教徒。去年一則新聞就提過一個生了十八個小孩的美國媽。我看了忍不住驚叫,天哪,那比我的祖母輩還要多產,那個媽媽好像生完一個又一個似的,實在難以想像。另一方面,美國人很容易生雙胞胎,乃至於多胞胎,在路上常看到雙胞胎的娃娃車。所以對美國人來說,一家有四個小孩,也是常態。 有回在路上,某人跟我說,右前方那輛車的家裡有好多人!我跟他說,那家沒有很多人,那上面貼的是:男人、女人、貓、貓、貓、貓、貓!一共五隻貓!如果不生小孩,夫妻兩人的小家庭生活,顯然太寂寞了,所以多半會養寵物。我們至今沒看過單貼夫妻兩人的貼紙,一定都有小孩或寵物。 車尾有另外一種趣味,是在車牌。有些美國人喜歡不一樣的車牌,於是會花錢弄一個跟別人絕對不一樣的。如果看到一串「8」結尾,我多半會轉頭注意車內是不是亞洲人。洋人不是用數字,有些人會把自己的名字或姓標在車牌上,有些人則在車牌上示愛。我們看過比較有意思的,是「OH MICKY」、「GOD●ver」(●應是心型圖案)、「TOM LUCK」、「POP ART」等。偶爾看到「S6E」這類呈現的,我會猜車主是個常上網的人,只是,我沒辦法猜到他放在車牌上的字,究竟原本是哪個字。 相較之下,台灣的後車窗,好像比較少這類有趣呈現。唯一常見的貼紙,大概是「Baby in Car」,但我從沒在美國汽車上看到,即使美國人如此多產。而且,貼「Baby in Car」的意義是什麼,我也不太清楚。讓別人不撞過來?在正常的情形下,一般正常人不會想撞別人的車,有沒有那種貼紙都無所謂。碰到不正常的情況或不正常的人,有那個貼紙也無濟於事。那麼,貼「Baby in Car」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參考: Stick Family Labels Stick Family Stick Family

旅途中的美味發現—Taste Cafe & Bistro

我們抵達舊金山的前一晚,住在蒙特利半島(Monterey Peninsula)。在這之前,我們在一個可愛的小城Carmel-by-the-Sea停留。我們原本打算在充滿歐洲風情的Carmel用餐,但是逛了一圈,發現那裡太像威尼斯了,一到下班時間,當地幾乎只剩觀光客,因此餐廳看來都是做觀光客生意的。這樣的餐廳,多半食物普通,但是價格很高。我們經過的餐館都不超過一桌客人,唯一最多人的,是咖啡館。由於幾個小時前才在幾乎沒人的小餐館吃到難吃的 義大利肉球三明治 ,我們這次不敢再冒險,人多是餐館能吃與否的重要指標。於是我們立刻趨車離開,前往蒙特利半島,先去Motel放行李,然後再開車出來找餐館。 當時還不到聖誕旅遊旺季,因此路上都黑漆漆的,當地人都回家了,沒有太多人在戶外逗留,這是典型的加州郊區。我們差點死心了,準備去超市買點東西隨便裹腹。不過,就在幾間超市附近,我瞥見有家餐館似乎不少人,便跟某人說過去看看。我們因此踏進了 Taste Cafe & Bistro 。 一開門,就發現這間餐館挺有氣氛的,俊美但態度有些漫不經心的白人侍者問我們有沒有訂位,看來是吃大餐的地方?我訝異地瞥見有家回教徒也在此用餐,這是我第一次發現我到的餐館有回教徒。 因為入口處的侍者,我原本有點擔心這裡的服務不會太好。但之後來了一位態度很好的女服務生,不論問什麼,都先問我而不是某人,這跟很多餐館的服務生習性不太一樣,於是我暗暗又把這家餐館加了一些分數(嘿)。 舊金山的特產是海鮮,蒙特利半島也是。因此菜單上有許多海鮮類,當中有一堆屬於我不能吃的東西,讓我考慮很久,到底要吃什麼。最後我們點了一個炸花枝(Crispy Calamari )當前菜,然後我的主菜是羊小排(Marinated Lamb Filets),某人點雞肉(Chicken Dijionaise)。從名稱來看,我們覺得這裡的菜有點偏南歐式料理,但不全是,所以無法下定論這裡到底是哪種菜。 我們等了好一會,前菜才上桌,畢竟客人不算少。這道前菜讓我們吃得很開心,開了一天的車,中午吃了難吃的東西,這會終於有東西稍微慰藉我們疲憊的心情。 主菜上桌後,某人更開心,因為他那道雞肉加了他喜歡的酒,味道獨特,非常美味,讓他大呼物超所值(他那道是USD 14.95,我的是USD 22.00)!他其實不喜歡吃雞肉,原本是我要點那道雞肉的,但是我又想點羊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