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亞裔傳統月讀什麼?

小J在三四月的時候三不五時就說,到了五月,他要提醒數學老師,五月是亞裔傳統月(Asian Heritage Month,不過現在正確的名稱是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Heritage Month,亞裔和太平洋島民傳統月),因為他覺得他的數學老師討厭亞裔,對亞裔學生不夠好。我問他,為什麼是五月呢?亞裔傳統是什麼?他都答不出來,他壓根就不知道什麼是亞裔傳統。所以我查了之後告訴他們,是因為5月7日和5月10日這兩個重要的日子。1843年5月7日第一批日本移民到了美國;1869年5月10日,由大量華工建造的太平洋鐵路竣工。 有天去圖書館時,注意到圖書館展示亞裔相關書籍,圖書館照類別,分別在童書區和成人書區都各放置一些,在傳記類也有。上榜的華人裡,有孔子、 朱連魁 (Ching Ling Foo)、李小龍、譚恩美、關穎珊、柴玲、馬嚴君玲、林書豪等(還好沒有花木蘭)。 我本來覺得很開心,幫小孩挑選了一些。不過,仔細檢視這批書後,我覺得很多人和主題都被漏掉了。既然亞裔傳統月選在五月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華工對太平洋鐵路的貢獻,但都沒有這主題的書,明明圖書館裡就有一本幫艾森豪和尼克森兩位總統寫過傳記的知名傳記作家Stephen E. Ambrose寫的「 Nothing like it in the world : the men who built the 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 1863-1869 」。而且講到美國華人,怎能不選張純如的「 美國華人史:十九世紀至二十一世紀初,一百五十年華人史詩 ( The Chinese in America: A Narrative History )」? 反倒有好多本二次大戰期間美國日裔集中營的書,日裔從沒停止過書寫這個主題。如果日裔集中營可以算在亞裔傳統中,那慰安婦議題也該納入,2013年韓裔在Glendale設立慰安婦碑時,不只日本政府抗議,美國的日裔也抗議、做很多小動作,對比他們在二次大戰期間堅稱自己是美國人的立場,我覺得滿值得玩味的,到底抗議的是第幾代日裔美國人?美籍韓裔作家李珉貞(Min Jin Lee)被搬上Apple TV的小說「 柏青哥 ( Pachinko )」裡,女主角差一點就可能變成慰安婦了。 而中南半島人民逃離共產黨統

那些閱讀路上的引路人

月全蝕的那晚,眾星未曾發出一絲光芒。就在那個晚上,我們收到大學老師過世的消息。除了眾多的哀悼,學姐的追憶文讓同學開始討論當年讀的書。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對近年來網路上常見的那句侮辱整批人的話的反擊。不過,我很久以前就跟直屬學弟說,我不會回應那種話和說那種話的人,基本上,任何行業都有三六九等,總有做得好和做不好的,若因為一兩個做不好的人,就講那種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話的人基本上就是不讀書,他們沒看過真正厲害的專業工作者,不知道那些最厲害的人可以怎樣揮灑他們的十年功,況且,孔子早有明訓:「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我們不要失言。 還記得當年上老師的必修課時,我們都是大一新鮮人,碰到這麼嚴格的老師,沒人敢隨便缺課。同學們都是各縣市知名高中的好學生,剛進大學,還沒學會翹課的惡習。那年我們考聯考時,一類組報考人數大約是八萬人,含跨組的話可以到十萬,但是錄取名額僅一萬九千多人。當時沒有不景氣也沒有新科技的衝擊,母系排名還算前面,大概要考到前兩千多名才有機會進入本系。我們入學後常聽到和看到外系和外校的人說把我們系當第一志願,我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系裡多的是以第一志願進來的,而且常有鬧家庭革命的故事。雖說學歷不是就業的保證,但對許多高中生來說,進入本系似乎會有比別人多的機會進入行業。然而,本系的價值不在於學生入學的門檻高,而在於老師的嚴格要求和鍛鍊,以及比同類系所更多的相關資源。每次聽外系外校的人說「營養學分」,我總要想很久我們系哪些課算營養學分,比起來,應該算很少,尤其我四年修了一百八十學分,許多高壓課程讓我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我的大學生涯真是太辛苦了,根本就是把大學當研究所念。 近日看到在專業領域有數十年傑出經驗的學姊在傑出校友的談話時,提到老師以前在課堂的談話,不禁想起老師也會在課堂上針貶學生把小我抬太高的行為,忘記我們該有的責任。若老師還在世,看到近日另一位學姊屢屢發生公親變事主,甚至自抬身價的行為,一定會批評一番。 在學姊的追憶文裡,提到老師最硬的課程是文選課。老實說,當初就是因為被老師的嚴厲嚇到了,所以大二選了主要是台灣文學的文選課,沒選了跟學姊一樣的文選課,無從領會老師的超級訓練。不過,我選的那組也沒比較輕鬆。據說這門課是因為大一國文不敷本系讀寫所需,所以另外開設,而老師是以訓練研究生的方式,設計大量閱讀和反思的課程。 系上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