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陷入Flickr逃亡潮

去年十一月下旬,本地大火宣告百分之百控制後,許多人重返被燒毀的家園,他們從斷垣殘壁及灰燼中,最想尋找的東西之一,就是家庭相簿,尤其是那種用已絕跡的底片洗出來的舊照片。許多東西都可以重買,唯獨能保存記憶之物是買不回來的。

用數位方式拍下的照片,若沒有好的方法,其實也容易損毀。

我在去年春天時,曾經在某社群請教過一個問題,在這數位時代,要怎要保存相片最穩妥?很多人給我不同的答案。有人說多買幾個硬碟備份;有人說用Google Photo(但免費的話,只能存15GB);有人用微軟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有人說印出來(Shutterfly或用My Social Book印臉書圖文);最多人推的是NAS,但是技術門檻高,我還沒搞懂該怎麼用;有人宣稱就算有NAS,還是要存在雲端,終極方案就是放可以存1 TB的flickr。

不幸的是,去年四月買下Flickr的新東家Smugmug在11月1日宣布新措施,從2019年1月開始,免費會員只能存放一千張照片。1月8日之後,存放超過一千張的人就不能再上載照片;2月5日後,Flickr就會從日期最舊的開始刪除照片,直到只剩一千張。而且年費漲到$49.99,我去查了以前的收據,沒被Yahoo!收購前一年是$24.95,一次繳兩年年費還有一點優惠。現在卻只有新會員有優惠,舊會員完全沒優惠。

這個措施讓我一看就氣炸了。因為我從2004年加入Flickr後,就三不五時要因應它的變化。Yahoo!讓人免費存放1TB的照片和影片,現在卻大幅限制到一千張。我感覺我那幾萬張的相片簡直就是人質,讓Flickr可以勒索我。只要人質在他們手上,我根本沒有什麼還價或反駁的餘地,只有付錢或搬家的兩種選擇。我想我已經錯失好幾次離開Flickr的機會,再留下去,就只能接受不斷的勒索,今年是$49.99,明年會不會漲?他們可沒保證。而且放在Flickr的相片不見得沒問題,我就有幾張舊照片不知在何時損毀。Flickr感覺是個走向黃昏的網路公司,未來是凶多吉少。如果遲早都要搬家,那不如現在就搬。

但是幾萬張相片要搬家還真是讓人頭大。最近幾年的大部分都在電腦或硬碟裡,我需要把最前面三四年的照片備份回來。我最先依照人氣砍了一萬多張,少於10次點閱率的優先刪除。刪完幾批之後,還有一萬多張。本想若我能刪到只剩幾百張,那我還能用Flickr當部落格的圖床。但是眼看1月8日大限來了,備份還沒完成,遑論留下不到一千張。我只好用MultiCloud做雲端備份。雖然我現在的10,0345張照片只使用 1TB 的 0.3%,但是我的Gmail帳號裡有很多信,備份一整天後,只備份了27%,奇怪,難道現在很多人都在搬嗎?而且我的Gmail宣告使用空間已達15GB,我趕緊只好再砍幾千封舊信,勉強備份到41%,還是得切掉重來。這次不知道會備份多久。

我的帳號裡,除了有很多相簿,還設了幾個博覽館。MultiCloud一開始有把照片放在各博覽館底下的相簿裡,之後就隨機亂塞了。這樣會不會造成相同的照片被備份好幾次,造成空間的浪費,目前我沒空檢查。

一登入Flickr就看到「你的上傳功能即將被鎖。由 1 月 8 日起,相片或影片超過 1,000項的 Flickr 免費帳戶將無法上傳新內容。 在這裡進一步了解這些變更。 如要無限上傳,可使用代碼 FLICKRPRO15 以 15% 折扣升級至 Pro。(優惠期至 2019 年 1 月 8 日)」給人的奇檬子更差了!而且隨便點一下就出現壞掉的熊貓頁,感覺很多人都在Flickr上,應該都在搬檔案。控管他們主機的人應該可以看到很多會員在忙著減少照片數,像是螞蟻逃離被其他生物襲擊的家園一樣。而我就是這逃亡潮的一員。我無意中發現,我追蹤的許多攝影師在Flickr的相片都不到一千張。我不記得之前的狀況,但現在大部份都變成不到一千,而且有些人都不太更新了。

本來寒假前,我充滿雄心壯志,準備看很多書的。但是因為Flickr,我先忙著做Shutterfly相簿,然後趕著備份。不知不覺還書的期限就到了,只能把沒看的書再搬回圖書館去。
希望我能在1月8日大限來臨前,順利完成所有相片的備份。這件事拖太久,實在太令人煩心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鬥地鼠

  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各植物社團都增加許多新會員,然而,收穫季到時,各種關於鼠輩的貼文也大增,包括:老鼠、松鼠、地鼠、土撥鼠、鼴鼠和負鼠(註)等。跟著而來的,是各人法器盡出、大顯神通的鬥鼠文,陷阱、毒藥、聲波、放貓屎、埋辣椒、打彈弓、打BB彈等,看得我眼花撩亂,不禁佩服農友們都好有鬥志和創意。不過,也有動物維權人士三不五時要出來聲討別人護衛自家蔬果收穫的行為,在我看來,那些屬於住海邊的。 我家也免不了有老鼠和松鼠的問題,因此請了人在後院放了兩個鼠餌屋。聽說那些鼠餌非常吸引老鼠,牠們吃了之後會跑回老巢死掉。是否如此,對我來說是不可能證實的。至於松鼠,至今尚無對策。 六月中某天,有顆綠色大番茄被綠毛蟲斷頭了,綠毛蟲還在番茄的蒂頭處彎曲著身體沒離開。於是,我就把番茄放在花圃旁等鳥吃蟲。第二天蟲就不見了,不過我沒動番茄。那幾天很熱,綠番茄開始有點黃。 第三天綠番茄頭上腳下,有一部分埋在土裡,而附近有顆我之前挖出的核桃不見了,我猜是松鼠埋核桃時,順便埋了番茄。 但第四天番茄不見!附近的土被挖得亂七八糟,有石頭在一旁,看起來像是花床深部的土,而我前不久新種了粉紅紫扇花不見了,去年種的紫色紫扇花也沒了。那天晚上我去澆洗菜水時,居然看到一隻老鼠從花圃邊新挖的洞跑出來!我感覺自己快昏倒了,老鼠這麼有心機,居然會打地道挖洞來吃番茄!我開始為我種的番茄擔憂。接下來要加強防範老鼠,還要重新布局植物的位置。 之後,花圃持續被打洞,植物因此陸續失蹤。只要看到有新的土丘,旁邊有底下被帶上來的石頭,我就知道,那個不速之客來過。我因此每天都對著花圃吹鬍子瞪眼的,這個討厭鬼可以不要來我家嗎? 不幸的是,災情持續擴大。接下來,連草地都遭殃了。我每天起床後,透過落地窗,看到草地又多幾個洞,就感到痛心疾首,牠再持續往右打洞下去,遲早會到我的鐵線蓮和番茄重地。我仍在苦等那些大番茄曬紅,千萬不能有外侵者來搶。 不過,那傢伙顯然不是一條線一直往右移動,牠有時會回頭往左攻我的花圃。因為種好多年、花開時像個小汽球的桔梗和垂鍾柳也失蹤了,所以我看到兩株玫瑰葉子突然枯萎時,就知道那傢伙在底下搞鬼,所以先移植了很多年前插枝成功的紫玫瑰,然後挖另一株玫瑰樹。沒想到,我一挖,那株玫瑰就整個歪掉,我這下才發現,玫瑰的根被吃掉了!我當場差點氣哭,這是什麼老鼠!為什麼要吃那麼多植物! 回到屋裡趕緊

不能不做的大腸鏡檢查

2020年3月,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有個晚上我突然腹痛如絞,感覺快死掉。某人說要送我去醫院急診,但他不能陪同,我得自己待在那邊。那時美國還沒有戴口罩的集體意識,不知怎麼防範、疫情越趨嚴重的氛圍強烈,我覺得去了醫院,就算我腹痛的問題沒大礙,可能會因為在醫院被感染新冠病毒而生更重的病,新聞說,很多手術都不做了,就怕病患感染死掉,寧可讓病患痛。而且當時晚了,那個急診室隨便都要等個幾小時,所以我說不去,寧可在家痛到打滾。當晚是我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後一次?)用視訊看urgent care醫生,醫生說我痛的部位可能是盲腸炎,她用視訊無法判斷,要我立刻去醫院的急診室照超音波。在台灣的朋友叫我單腳跳一跳,如果是盲腸炎,跳了會很痛。我勉強跳了跳,覺得應該不是盲腸炎。以前聽說親戚在外地得盲腸炎,而且爆開,情況很嚴重,造成感染,住院好多天。要是在疫情嚴重的時候得盲腸炎,我真不敢往下想。輾轉反側一晚,好在第二天就緩和許多。打電話到家庭醫生診所,沒想到醫生休假去了,可看診的護士沒空檔,約到兩週後去⋯⋯ 接下來一兩年,又發生好幾次。不幸的是,我的家庭醫生在2020年8月轉成特約醫生,要加入他的服務的話,在原本的保險和醫療費外,還要繳一年2000美金的年費,實在太貴了,所以我就變成有保險,但沒有醫生可以看的人。 這期間同樣的狀況發生過,去看過Ergent Care,但那裏的醫生沒辦法做什麼,因為他們不能照超音波。一直拖到今年,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終於排到新的家庭醫生,也看了腸胃科醫生,照了超音波,也被要求照胃鏡和大腸鏡。 在疫情後期,尤其在年底時排這項檢查,最挑戰的地方,莫過於要在檢查前兩天通過新冠PCR檢查。別說現在大部分的人都不戴口罩,我們家的高中生也拒絕戴口罩,然後還經常去很多人多的地方。然後我的檢查重排了兩次,弄得我壓力很大,之前都不確定今年到底做不做得了,這是醫生在9月中就要求我做的檢查。 之前聽說,台灣50歲以上的人每兩年可以做糞便潛血檢查,有問題再做大腸鏡。不過美國現在降到45歲就可以做(常規性)大腸鏡檢查了。尤其我有家人三十幾歲就發現有大腸息肉,另一個做糞便潛血檢查沒問題,照大腸鏡才發現有不算小的息肉,我還是早點做為妙,畢竟從息肉發展成癌症,可能是8到10年的時間,而且息肉太大的話,大腸鏡檢查無法處理,會變成傷害較大的開腹手術。 準備大腸鏡檢查,不吃一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