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便當菜

這週一去Trader Joe's買菜,找來找去,都找不到煮過又去殼的栗子。一問之下,原來是這季節性商品已經賣完,不補貨了。頓時好沮喪。因為從去年秋天發現這商品開始,我大概每週都會做一次栗子雞。原因要繼續倒回到前年秋天。

當時我們附近的中餐館有三道新菜:乾鍋白花菜五花肉、乾鍋蓮藕五花肉和栗子雞。最難點的是栗子雞,因為他們一天只做兩份,有時我們去晚了,就點不到。去年秋天時,我再度問起這道菜,我們熟識的服務生說老闆娘不做了。

所以當我發現可以買到煮熟去殼的栗子時,立刻決定要自己做栗子雞。沒有他們用的那種鍋子沒關係,我在Amazon Prime Day左右用特價買了一個9吋的Lodge小鑄鐵鍋,不能很大氣地翻炒,但就食物的份量來說,剛剛好。

網路上的食譜提到加冰糖,但我沒加。因為餐館的山東老闆用紅棗代替,所以我也用紅棗代替。至於料酒,雖然也有人用米酒,但我覺得用紹興酒的味道更搭,自然用紹興酒。至於佐料,經過一位專家解說,我才知道台菜做法是用醬油膏增加黏稠感,江浙菜則是加醬油後,用大火燒的方式,使水分蒸發,達到醬汁濃稠的效果。我們的爐火不可能像台灣的瓦斯爐那麼旺,從來都沒把水份燒乾過,所以只好加點醬油,又加點醬油膏,悶過確定全熟,再開鍋燒一下,姑且折衷兩者的做法。

第一次做好之後,覺得很開心,原來這麼簡單!而且已經處理好的栗子,讓我省事很多,只要沖洗一下、稍微分開就可以下鍋。雖然在餐館吃不到栗子雞,可是可以在家裡做。小孩每週吃,倒也沒吃膩,而且味道夠,正好可以當某人的便當菜。

某人去年底突然想帶便當。所以週間日要準備幾個比較下飯的便當菜。小孩的便當可以不準備,因為學校有午餐可以買。某人雖然公司也有餐廳,但他中午有時要開會,或者忙於公事,經常沒吃中餐,導致下班回家後,像怪獸一樣亂吃一通。而且他們公司一頓飯要八到十元,抵兩個小孩買中餐的錢,所以我二話不說,幫他做了一陣子的便當。只要他連續帶五天的便當,存下的錢就可以讓我們上館子吃一頓。也因為他要帶便當,我每次洗的米,從兩杯增加到兩杯半。這對很多人家來說,應該算很少的。可是我們家之前很多年都是只煮一杯半的米,而且吃不完呢。最近半年改成兩杯米,是因為小孩食量增加的關係。

另一個便當菜,是麻婆豆腐。以前某人老愛買日本的麻婆豆腐醬料包。因為很方便,所以我用了很多年,也就懶得去研究麻婆豆腐的做法了。有天準備晚餐時,我把材料都準備好了,打開食物櫃找半天,才發現我早就把醬料包用完了,只好開冰箱拿豆瓣醬,加了兩匙,也加了點花椒。以前在台灣時,我沒吃過花椒,到了加州才有機會吃,我才知道正宗川味少不了的花椒是什麼味道。現在我們家也有花椒,以備不時之需。前不久有大學同學去重慶,她貼出來的菜都是紅色基調的,連冰淇淋也澆了辣椒。她說弄得一身花椒味,噴香水都遮不住,顯然非常入境隨俗。我們家沒四川血統,但湖南血統的公公小時候在四川待過,江浙血統的婆婆也會說四川話,所以我們吃有點川味的菜也不是沒淵源的。

愛吃辣的小J後來一嚐我急中生智改造的麻婆豆腐,連說比以前的好吃,添了好多飯吃了不少麻婆豆腐,從此我們就不買日本醬料包了。這樣也好,不但做法比較接近正統的麻婆豆腐,還可以自己調整口味、避免日本醬料包裡的一些添加物。某人對於這道便當菜也很捧場,覺得這種天氣吃這種油鹹辣味皆足的菜,十分下飯。

沒有栗子雞後,我稍微神傷兩天,另一個做便當菜的好料就隨著團購的蔬菜送到了,就是筍乾。從紙箱一拿出那盒筍乾,我就要把臉別開,免得被那股味道薰到昏過去,然後用塑膠袋包好送進冰箱。筍乾聞著讓人很難過,但筍乾燒肉,就是會讓某人吃不停的菜。這也是去年秋天我才嘗試的,以前我從沒買過筍乾。偶然間我跟蔬菜團購下單,買了一包。煮筍乾的時候,小孩一直抱怨。那味道我也很受不了。我在網路上查了好些食譜,都沒看到合適的,因為很多材料買不到,最後也不想做太難的,就做筍乾燒肉。沒有紅燒肉、五花肉,也沒有梅花肉,我就用這裡最好買的里肌肉代替。把里肌肉切條醃了,用薑絲和辣椒去炒肉條,再加筍乾去燒。小孩不愛吃豬肉,但我們兩個大人都覺得滿好吃的,好有台味。上次那包筍乾,讓我做三次筍乾燒肉,這次比照辦理。

過一陣子要再去超市看看有什麼食材可以開發新菜色,免得食材缺乏時,沒法供應便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基因檢測發現我的配偶是我表親

前不久看到一個 新聞 ,一對目前結婚十七年、有3個小孩的夫妻,在結婚十年時做了基因檢測後,才知道他們是表兄妹。我後來再查一下,發現這種狀況並 不 罕 見。 我們家的基因檢測結果,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小孩的爸爸媽媽是我們沒錯,沒有從醫院抱錯任何一個小孩,小孩共享50%的基因也沒錯,直到我發現某人出現在我的表親列。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數目的表親,以我的最多有1501人,以關係近遠排序。我看了前幾頁之後,突然有點不耐煩,想看一下最後一頁的表親是多遠的關係,點下去之後,赫然發現最後一個是某人!上頭顯示他是我的遠親,共享0.08%的基因。在他前面的一個表親是住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共享0.13%的基因,是我的fifth cousin,照中文說,就是十二等親。所以某人比十二等親還要遠。 公婆知道後,非常意外,因為不覺得我們兩家會有關係。我爸那邊的祖先是清朝乾隆中葉176X年來的,而公婆都是1949年來台灣的。公公問我,我們家族在遷到廣東前住哪?我也想知道,但我家族譜只有在粵東的來台前地址。好吧,那大概兩百年前是一家,也許兩家有人通婚了。畢竟閩粵贛交界處是客家原鄉,或許我們祖先從北往南移居的過程中有經過公婆某一家的家鄉? 高中生聽說我們是表親,感覺非常不適。我跟他說,照中華民國民法,六等親內不得結婚。我們已經超過兩倍,非常遠了,遠到上面好幾代的祖先都互不認識,沒有法律問題。至於美國,很多州規定first cousin不得結婚,如果結婚,婚姻無效。但加州是允許first cousin結婚的。Distant cousin沒有任何問題。 照我們兩家過去看似沒有交集的歷史,居然最後有血緣交集,那夫妻兩家都是久居台灣的人,是表親的機率應該大很多。在我研究我的血液疾病時,看到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的陳振文醫生 說:「這可能是客家人的民族性較團結,也很少和外族通婚,因此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較容易保留下來代代相傳,而苗栗縣多為客家族群,相較下盛行率也較高。」就我所知,我的最近兩代都是客家人沒錯。雖然我的兩邊家族有若干人的確世代住在苗栗,但美國醫生說我的貧血不是海洋性貧血,我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聽說有婚前篩檢,但沒當一回事。現在覺得婚前的基因檢測其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跟配偶是否有有問題的隱性基因,一旦它們結合變成顯性基因,問題就嚴重了,例子之一是歐洲皇室...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Blogcn排行

用 Blogcn 超過一年了,說來慚愧,除了跟系統有關的部分,其他的幾乎沒什麼研究,其實就連系統也不算摸得很熟,因為Blogcn的網頁編輯語法和一般html語法還是有別(所以每次都要特別編輯,不能從別處複製)。因為「BLOGCN專欄」這詞出現在 留言版 上,於是到處看看,探個究竟。 先前無意中發現這個Blog被列入「 「原創文學」精品排行 」,但從來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當時排行約在十名左右,不過最近直直往下落,前次看到成了16名,現在已經是23名了。可並沒很在意,因為我壓根都沒找人來這裡衝人數,我向來隨意,高興寫就寫,有人要看便是,不看也不妨礙。我做想做的事時,從來也不喜歡呼朋喚友,或到處打廣告,即使知道這是一個行銷的時代。我也沒有特別經營所謂的文學,如果是當初設定的分類所致,那恐怕是一場誤會,因為我當初不知道要設何種分類,隨便選了一個,或許應該改成「個人空間」。而且,做為一個台灣的Blogger,總覺得很多人想在BLOGCN曝光,而我只是把這當書寫平台之一,所以如果有人要這個機會,讓出也沒什麼不可。 無意中又點到「地區分類」下面的「Blogger分佈圖」,選了「 港澳台 」,這三個地區的blog總數竟有891個,高於寧夏、西藏、青海,不是排名最後。我的目前位於第二個,放眼過去,其他多半用簡體字,看來還是以港澳為主。難怪上次我莫名其妙地被某不認識的台灣blogger質疑為何要用Blogcn,因為許多台灣人基於種種理由,不願用Blogcn,偏偏我是例外。那是一個無聊的問題,因為我同時用英國、美國的blog系統,但不會有人質疑,即使這些國家的系統也不好用。每個人選擇自己所要的,不想用就不要用,我不明白這有什麼好質疑別人的。 逛到 電子期刊 ,發覺這個嘗試比明日報新聞台想做的更多、更多面。 中國博客首頁 其實有部分的呈現,只是我向來懶得點進去。改天有空再看看內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