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Blog Rule:部落格也有「道」

近半年來,繁體中文Blog有如春天的植物,快速繁殖增長。然而,究竟Blog是什麼?應該怎麼看待Blog?怎樣經營Blog?最好尺度的拿捏恐怕還不是多數人可以掌握的,不然,來源不明的「部落格十誡」不會引起這麼大的共鳴,或我在許久以前寫的〈部落格筆記本〉也不至於經常被翻出來看。

部落格十誡其實很簡單:

1. Blogging for fun ,for yourself, at least at beginning
2. don't force yourself to blog just for periodically update.
3. don't limit your blog to min. or max. length.
4. don't blog just for audience.
5. don't be afraid of opposite comments.
6. Blogging is to share your thought, your opinion, not your "me too".
7. Blogging tools and interfaces are for convenience, not for "Wow! so fascenating!" The same as your site layout.
8. If you don't want someone reading your blog, never put it on.(Even he/she don't know you have a blog)
9. Try to remember why you are blogging.
10. forget the first 9 rules. use the 10th instead: BLOG FOR YOURSELF!

檢查了一遍,還好,我沒什麼逾越的地方。部落格一直是我的個人筆記本,「寫了自己爽」的成分大於其他,「不爽幹嘛寫?」就算很多人看也沒用,因為自己沒有快感。人氣什麼的,我其實不那麼在意。更何況,我寫東西經常是為了遺忘,寫完就可以很放心地忘記,等需要再查(MT在查詢上,遠遠優於blogger、20six等系統)。至於這些該被忘記的東西,意外地被喜歡或被批評,都是非常不重要的事。

看過我手邊(實體)筆記本的人都知道,我向來都是隨手塗鴉的,寫的東西常常只有我能辨認。筆記本外觀的美麗與否,對我來說,不是非常重要,因此第七點對我根本不是問題,我只放對我來說方便的東西,反而在看到別的blog有一大堆貼紙時,感到不可思議,眼花撩亂,不知道該看什麼。

第八點現在也不會是問題。自從發現太多人會搜尋自己的名字後,我就不太看\寫中文作者的書了,省得麻煩。這樣其實很好,因為會立志要看真正經典以及有益的東西,不必以為某些人是「新銳」,而勉強讀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然後寫了又被找麻煩。我沒那麼多時間應付這些人。

第六點從來都沒困擾我,我並不喜歡轉貼別人的東西,就連短期的訊息發佈,都覺得沒有意義,畢竟這是我的部落格筆記本。日常的行程,只會出現在我的案頭行事曆上,不會出現在網路上。那是私人的部分。

除了部落格十誡,Jeff Wuorio在〈Blogging for business: 7 tips for getting started〉則教人怎麼把部落格當事業來經營:

* Identify your audience
* Decide where your blog should live
* Start talking
* Get into the practice of "blogrolling"
* Emphasize keywords
* Keep it fresh
* Watch your traffic closely

這七點應該是給那些有志於將部落格當作個人媒體事業來經營的人。首先要確認自己的部落格讀者特色,將自己的部落格做定位,與讀者多互動,把可用資源捲入部落格裡,強調關鍵字,時常更新部落格,最後要觀察流量。

我得承認,我在這些方面做得很差。因為自始至終都沒想把部落格弄成個人媒體,雖然很多認識我的人會對我的生活書寫有興趣。部落格從來都只是我個人抒發所用,我幾乎不告訴別人我有部落格,也不希望認識的人知道,以免出現神經大條的人造成我的困擾。即使部落格和BBS本身都是媒體的一種,很容易就被口耳或MSN傳播出去。

似乎應該稍微提一下神經大條的人。這在「群聚型」,也就是呼朋引伴型的部落格常可以看到,由於許多認識的人會留言,於是把彼此聊天中的八卦,或甚至真實世界的身份、名字、職業等細節都扯出來。然而,這終究是網路,在任何人都可以觸及的狀況下,雖然不至於發生身份證字號外洩,而可能被盜用的麻煩和困擾,但終究是令人不舒服的,同時也存在某些風險。就像批踢踢之前的鄉民,在看到有人栽贓已分手的前女友劈腿後,一群人竟然利用網路,把無辜當事人的姓名和照片通通挖出來,然後一大群人加以謾罵。連我都不免碰到神經大條的留言者,更別說那些沒有戒心的部落格了。

這七點裡,我最不擅長第三、四點。當然,像我這樣耍孤僻,但是不可避免,每天引來四、五百人閱讀的部落格,應該還是不少。許久之前寫的〈部落格筆記本〉也就是做自己的心態調整,明白一旦寫出來,任何人都可能看到。

至於第六點完全要看狀況,太忙或生病時,當然沒力氣寫網誌。我始終認為,生活有餘裕,才會想到部落格。當我忙得不可開交時,天塌下來我都不管,更別說部落格了。另外,我有許多管道可以接觸各種東西,以及各種管道和比專業人士切磋,部落格的溝通能量還不如當面談,於是更派不上用場。在時間有限的狀況下,我的部落格是抒發用;看別人部落格,是為了想得到有用的資訊,若不夠優質,連看三分鐘都嫌浪費時間。

在大陸博客看到sumtec寫的〈10 Golden rules for publishing your blog〉,某些部分也很有意思(請別問我為何第0條有兩點,而且不湊出Rule 10):

Rule 0: Always remember what a blog is.
0.1 It's a stage for showing your thinkings, not others'.
0.2 It's not only your matter but also a group's.

Rule 1: Find a good place to host your blog.
Rule 2: Compose your first post as carefully as posible.
Rule 3: Be polite.
Rule 4: Join the arguments.
Rule 5: Keep yourself neutral.
Rule 6: Review your posts before you publish them.
Rule 7: Publish your post in a right time.
Rule 8: Set an attractive title before you post them.
Rule 9: Response to the replies in a correct way.

詹宏志有句令我服氣的話,是這麼說的:「想的不一樣,看到的不一樣;看的不一樣,想的就不一樣。」後來我才發現這話來自西方名人,但一時忘了是誰。在看上面這幾點時,每個人會注意的,當然不同。

後面幾點和Jeff Wuorio的七點,精神類似,都是有意把部落格經營成個人聚落的人,應該注重的。我倒是注意到,前面幾點是基於網路的匿名性而衍生的。有些觀點,我以前也提過類似的,好比〈流彈與蓮花〉、〈批評的基本禮貌〉、〈未經許可的選用(複製)\引用〉、〈衛生紙書寫〉、〈瘋子磁鐵〉。

「Be Polite」被放在第三點,真是同意到不能再同意了。每次看到非常無禮又充滿惡意的留言,我便想,網路不是一條讓任何人都能隨意砍人的路吧!雖然網路秩序未被真實建立,但人與人的相處,從實體世界,搬到虛擬世界,都應該是有跡可尋的。因此在網路上看到那些匿名卻又說三道四的留言時,我往往感到厭惡,這些留言者的內在污穢就算了,還想把這些藏污納垢的角落露出來,甚至潑灑到公共空間。

當我看到阿寶(我只看過,不認識她)對不懷善意的匿名者不耐煩時,相當同情,也很同意她所說:「不耐煩的原因是,我並不認為每個人都有權利對任何人提出質疑;質疑必須小心,我個人會對有所懷疑的團體或個人保持觀望,直到確定他﹝他們﹞的所做所為再發言,批評之前自己要做很多的功課甚至付出。一個不曾、不願用心了解或參與的人,如果都可以隨便質疑,那只會讓有心做事的人疲於奔命地做解釋、表功績。甚至為此裹足不前!

我想要補充的是,在部落格上質疑可以,踢館可以,但請同時出示網路身份,留下部落格更好,讓我和其他人看看此人過去發表的言論,瞭解此人在網路上的品行如何。(我不太相信一個會到處看部落格、到處留言的人,過去不曾在網路上留下隻字片語。)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又留下惡臭的足跡,那我認為,根本沒有保留的必要。沒有人應該為了假裝開明,或者衝人氣,而讓這種危害心靈的文字留下。更不需要因為這種害群之馬,而讓人不想繼續部落格。

在未經授權前,不能任意轉貼別人的文章,當然也不該假冒別人的id或姓名發表言論,這都該是基本守則。寫出來好像很多餘,但是許多人卻連這些都做不到,Blog Rule的產生的確有必要。

網路,不管是不是在部落格,都如同在真實世界,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無論有沒有Google或其他強大的搜尋引擎監督,自己的良心就是監督者。部落格當然有Blog Rule,真實世界應該掌握的原則,在網路世界裡,一樣都少不了,但是,在網路的部落格世界裡,還有一些不同於真實世界的規範,那是blogger要注意的,這就是部落格的「道」。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鬥地鼠

  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各植物社團都增加許多新會員,然而,收穫季到時,各種關於鼠輩的貼文也大增,包括:老鼠、松鼠、地鼠、土撥鼠、鼴鼠和負鼠(註)等。跟著而來的,是各人法器盡出、大顯神通的鬥鼠文,陷阱、毒藥、聲波、放貓屎、埋辣椒、打彈弓、打BB彈等,看得我眼花撩亂,不禁佩服農友們都好有鬥志和創意。不過,也有動物維權人士三不五時要出來聲討別人護衛自家蔬果收穫的行為,在我看來,那些屬於住海邊的。 我家也免不了有老鼠和松鼠的問題,因此請了人在後院放了兩個鼠餌屋。聽說那些鼠餌非常吸引老鼠,牠們吃了之後會跑回老巢死掉。是否如此,對我來說是不可能證實的。至於松鼠,至今尚無對策。 六月中某天,有顆綠色大番茄被綠毛蟲斷頭了,綠毛蟲還在番茄的蒂頭處彎曲著身體沒離開。於是,我就把番茄放在花圃旁等鳥吃蟲。第二天蟲就不見了,不過我沒動番茄。那幾天很熱,綠番茄開始有點黃。 第三天綠番茄頭上腳下,有一部分埋在土裡,而附近有顆我之前挖出的核桃不見了,我猜是松鼠埋核桃時,順便埋了番茄。 但第四天番茄不見!附近的土被挖得亂七八糟,有石頭在一旁,看起來像是花床深部的土,而我前不久新種了粉紅紫扇花不見了,去年種的紫色紫扇花也沒了。那天晚上我去澆洗菜水時,居然看到一隻老鼠從花圃邊新挖的洞跑出來!我感覺自己快昏倒了,老鼠這麼有心機,居然會打地道挖洞來吃番茄!我開始為我種的番茄擔憂。接下來要加強防範老鼠,還要重新布局植物的位置。 之後,花圃持續被打洞,植物因此陸續失蹤。只要看到有新的土丘,旁邊有底下被帶上來的石頭,我就知道,那個不速之客來過。我因此每天都對著花圃吹鬍子瞪眼的,這個討厭鬼可以不要來我家嗎? 不幸的是,災情持續擴大。接下來,連草地都遭殃了。我每天起床後,透過落地窗,看到草地又多幾個洞,就感到痛心疾首,牠再持續往右打洞下去,遲早會到我的鐵線蓮和番茄重地。我仍在苦等那些大番茄曬紅,千萬不能有外侵者來搶。 不過,那傢伙顯然不是一條線一直往右移動,牠有時會回頭往左攻我的花圃。因為種好多年、花開時像個小汽球的桔梗和垂鍾柳也失蹤了,所以我看到兩株玫瑰葉子突然枯萎時,就知道那傢伙在底下搞鬼,所以先移植了很多年前插枝成功的紫玫瑰,然後挖另一株玫瑰樹。沒想到,我一挖,那株玫瑰就整個歪掉,我這下才發現,玫瑰的根被吃掉了!我當場差點氣哭,這是什麼老鼠!為什麼要吃那麼多植物! 回到屋裡趕緊

基因檢測發現我的配偶是我表親

前不久看到一個 新聞 ,一對目前結婚十七年、有3個小孩的夫妻,在結婚十年時做了基因檢測後,才知道他們是表兄妹。我後來再查一下,發現這種狀況並 不 罕 見。 我們家的基因檢測結果,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小孩的爸爸媽媽是我們沒錯,沒有從醫院抱錯任何一個小孩,小孩共享50%的基因也沒錯,直到我發現某人出現在我的表親列。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數目的表親,以我的最多有1501人,以關係近遠排序。我看了前幾頁之後,突然有點不耐煩,想看一下最後一頁的表親是多遠的關係,點下去之後,赫然發現最後一個是某人!上頭顯示他是我的遠親,共享0.08%的基因。在他前面的一個表親是住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共享0.13%的基因,是我的fifth cousin,照中文說,就是十二等親。所以某人比十二等親還要遠。 公婆知道後,非常意外,因為不覺得我們兩家會有關係。我爸那邊的祖先是清朝乾隆中葉176X年來的,而公婆都是1949年來台灣的。公公問我,我們家族在遷到廣東前住哪?我也想知道,但我家族譜只有在粵東的來台前地址。好吧,那大概兩百年前是一家,也許兩家有人通婚了。畢竟閩粵贛交界處是客家原鄉,或許我們祖先從北往南移居的過程中有經過公婆某一家的家鄉? 高中生聽說我們是表親,感覺非常不適。我跟他說,照中華民國民法,六等親內不得結婚。我們已經超過兩倍,非常遠了,遠到上面好幾代的祖先都互不認識,沒有法律問題。至於美國,很多州規定first cousin不得結婚,如果結婚,婚姻無效。但加州是允許first cousin結婚的。Distant cousin沒有任何問題。 照我們兩家過去看似沒有交集的歷史,居然最後有血緣交集,那夫妻兩家都是久居台灣的人,是表親的機率應該大很多。在我研究我的血液疾病時,看到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的陳振文醫生 說:「這可能是客家人的民族性較團結,也很少和外族通婚,因此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較容易保留下來代代相傳,而苗栗縣多為客家族群,相較下盛行率也較高。」就我所知,我的最近兩代都是客家人沒錯。雖然我的兩邊家族有若干人的確世代住在苗栗,但美國醫生說我的貧血不是海洋性貧血,我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聽說有婚前篩檢,但沒當一回事。現在覺得婚前的基因檢測其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跟配偶是否有有問題的隱性基因,一旦它們結合變成顯性基因,問題就嚴重了,例子之一是歐洲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