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羅馬復活記(五)在古羅馬遺跡中閱讀的女性旅人

在離羅馬競技場不到十分鐘腳程的古羅馬廢墟(Foro Romano)時,因為復活節假日的關係,遊客非常多。路也不好走,不是石子就是泥土地,可辛苦了坐\推輪椅或娃娃車的人。但是義大利人現在的婦女平均生育率只有1.2,跟台灣一樣,都非常低,因此他們對小孩寶貝地不得了,就算辛苦,也要帶小娃娃出門。而且這跟托育有相當關係,不過對這方面沒研究。總不能把幼兒留在家,不知道這樣在義大利算不算犯法,在美國就算犯法。前不久有個小孩遭到鄰居還什麼熟人殺死,成了好幾天義大利媒體的熱門新聞。這種情形對我們來說,有點難以想像,因為在台灣這種新聞只會上社會版,還未必是社會版頭條呢,除非虐殺的方式非常恐怖尤其最近一年社會新聞老是偏向更極端的煽色腥口味。可見社會關注和新聞價值不一樣。

我們意外地在一個神廟前看到一群日本人,應該是個旅行團吧。我不免大吃一驚,這地方因為要走,而且要好好看的話,所花的時間不短,台灣旅行團多半不會走得很仔細,頂多在競技場晃一晃就離開。而日本團竟然走來了!W聽了就笑說:「台灣人就是不專業又不敬業,旅行團也一樣。」唉,看來的確如此啊。日本人在旅遊上下的功夫,不管是旅遊書或旅行團,都比台灣人強太多。O看了那個神廟的一角,跟我說很像某種食物(這下忘了)。他先前在一處遺跡看到一塊大石頭,跟我說很像tiramisu。看來他有點餓昏了?

如何辨識另一個旅人的來路?看對方手中的旅遊書吧。

羅馬這個觀光大城市,有各種語言版本的觀光指南,於是從「羅馬」怎麼拼的,就可以大概猜想那是哪些國家來的人,畢竟當地的白人旅客還是佔多數,黃種人的話,我們則從穿著特徵就可以分辨。「Rome」是英文或法文或荷蘭文,「Roma」是義大利文或西班牙文或波蘭文,「Rom」則是德文。

通往神廟的路上,我意外地看到一個白人女性坐在路旁看旅遊書,神情專注,絲毫不受熙來攘往的行人影響。從她那本「Rom」旅遊書猜想她是哪國人,當時還不知道「Rom」是德文。

前不久,在一本書名類似「一萬個為什麼」的童書上,看到「義大利(還是羅馬?)是個大博物館」,頗類似紐西蘭是「活的地理教室」的說法。那條目說,義大利(或羅馬)到處都是古蹟,不用門票進入,所以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博物館。我心想,騙人啊,到處都要收門票啊,很貴呢,都要好幾百新台幣,就連上廁所都要錢(約20~30台幣左右)。古羅馬遺跡這裡倒是不用門票,是有那麼一點像露天博物館的地方。

少處收門票的地方,大約是中間的小博物館,可以去看很大的手指。通常售票口對面的牆上會貼著圖片,讓人知道裡面賣什麼名堂,據說有個東西本來是在廣場上的,但後來被搬進去,忍不住在心裡抱怨:真商業!因為接近閉館時間,裡頭的東西又不多,就要五或六歐元,實在不便宜,所以就放棄了。決定看圖鑑就好。

這一帶有不少斷垣殘壁,讓我感受到歷史巨輪的力量,人類的渺小,以及說不出的荒涼,即使荒涼因為遊人如織而稍微沖去。看著那些鬼斧神工的鉅作,心想,那些工匠當初都應該是一時之選吧,可我們現在即使能看到部分遺跡,卻不知道那些人的姓名,更別說熟悉他們的生平故事,遑論創作的過程及心路。人生在世,汲汲營營,為的是什麼?生命似鴻鵠,或是螻蟻,未必全然取決於己,人卻不能沒有志向。那些前人的意向,必也塑造他們的生命。後來轉念一想,他們終究留下了這些,才會讓我們在幾千年後,仍能讚嘆他們所到達的藝術高度,那是後世仍會望之興嘆的。而眾多的義大利人,也願意前來觀賞,不只是為了宗教,也是為了歷史和藝術,因為不管從那個領域要前進時,至少要知道過去的人走過哪些路。我再回神一想,明白為何那個女性旅人要停下她的腳步,坐在這區的一角開始讀起旅遊書上的種種,因為不想走馬看花,只是視線掃過去就了事,而想知道更多。「義大利的設計為什麼這麼厲害?」回來後,有人這麼問我。我想,在無數前人證明了他們之後,在當地受震撼和啟發的後進,必也會想盡辦法證明自己,不管是走復古回憶之路,或推陳出新,必定都有不同的視野,來看待這一切。回頭想想我們的歷史,似乎少了很多這樣壯觀的遺跡供後世憑弔。

不用門票,不等於完全免費。自然有人會想法子讓你掏出錢來,那當然是小販囉。在看完這麼多精美、壯觀的建築遺跡後,難免會讓人想帶點什麼回去當紀念品。別擔心,小販都準備好了。攤販就在古羅馬遺跡前,一堆小型複製品就在架上恭候顧客光臨。擺放還有模有樣,不像台灣許多觀光點的路旁攤販,隨便擺個保溫箱和幾瓶飲料就想做生意,義大利小販還講究點美學的,至少東西排列要有層次感,畢竟就在這種注重審美的觀光地區做生意。由於以前在巴黎買了個小型巴黎鐵塔當紀念品,不了幾年後,上面那層金色的漆脫落,斑駁的樣子很難看,因此我不願再上一次當,便不打算買這些東西。倒是,我舉起數位相機要拍時,小販都沒說什麼,但當我拍完,黑人小販跟我說要五歐元,我楞了一下,說「No!」就離開。好在他沒追上來,不然我會認為他是強索。走開仍感些微不悅。

對了,這一帶沒有販售飲料食物,若覺得走路消耗體力,記得自行帶乾糧和礦泉水補充一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基因檢測發現我的配偶是我表親

前不久看到一個 新聞 ,一對目前結婚十七年、有3個小孩的夫妻,在結婚十年時做了基因檢測後,才知道他們是表兄妹。我後來再查一下,發現這種狀況並 不 罕 見。 我們家的基因檢測結果,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小孩的爸爸媽媽是我們沒錯,沒有從醫院抱錯任何一個小孩,小孩共享50%的基因也沒錯,直到我發現某人出現在我的表親列。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數目的表親,以我的最多有1501人,以關係近遠排序。我看了前幾頁之後,突然有點不耐煩,想看一下最後一頁的表親是多遠的關係,點下去之後,赫然發現最後一個是某人!上頭顯示他是我的遠親,共享0.08%的基因。在他前面的一個表親是住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共享0.13%的基因,是我的fifth cousin,照中文說,就是十二等親。所以某人比十二等親還要遠。 公婆知道後,非常意外,因為不覺得我們兩家會有關係。我爸那邊的祖先是清朝乾隆中葉176X年來的,而公婆都是1949年來台灣的。公公問我,我們家族在遷到廣東前住哪?我也想知道,但我家族譜只有在粵東的來台前地址。好吧,那大概兩百年前是一家,也許兩家有人通婚了。畢竟閩粵贛交界處是客家原鄉,或許我們祖先從北往南移居的過程中有經過公婆某一家的家鄉? 高中生聽說我們是表親,感覺非常不適。我跟他說,照中華民國民法,六等親內不得結婚。我們已經超過兩倍,非常遠了,遠到上面好幾代的祖先都互不認識,沒有法律問題。至於美國,很多州規定first cousin不得結婚,如果結婚,婚姻無效。但加州是允許first cousin結婚的。Distant cousin沒有任何問題。 照我們兩家過去看似沒有交集的歷史,居然最後有血緣交集,那夫妻兩家都是久居台灣的人,是表親的機率應該大很多。在我研究我的血液疾病時,看到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的陳振文醫生 說:「這可能是客家人的民族性較團結,也很少和外族通婚,因此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較容易保留下來代代相傳,而苗栗縣多為客家族群,相較下盛行率也較高。」就我所知,我的最近兩代都是客家人沒錯。雖然我的兩邊家族有若干人的確世代住在苗栗,但美國醫生說我的貧血不是海洋性貧血,我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聽說有婚前篩檢,但沒當一回事。現在覺得婚前的基因檢測其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跟配偶是否有有問題的隱性基因,一旦它們結合變成顯性基因,問題就嚴重了,例子之一是歐洲皇室...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Blogcn排行

用 Blogcn 超過一年了,說來慚愧,除了跟系統有關的部分,其他的幾乎沒什麼研究,其實就連系統也不算摸得很熟,因為Blogcn的網頁編輯語法和一般html語法還是有別(所以每次都要特別編輯,不能從別處複製)。因為「BLOGCN專欄」這詞出現在 留言版 上,於是到處看看,探個究竟。 先前無意中發現這個Blog被列入「 「原創文學」精品排行 」,但從來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當時排行約在十名左右,不過最近直直往下落,前次看到成了16名,現在已經是23名了。可並沒很在意,因為我壓根都沒找人來這裡衝人數,我向來隨意,高興寫就寫,有人要看便是,不看也不妨礙。我做想做的事時,從來也不喜歡呼朋喚友,或到處打廣告,即使知道這是一個行銷的時代。我也沒有特別經營所謂的文學,如果是當初設定的分類所致,那恐怕是一場誤會,因為我當初不知道要設何種分類,隨便選了一個,或許應該改成「個人空間」。而且,做為一個台灣的Blogger,總覺得很多人想在BLOGCN曝光,而我只是把這當書寫平台之一,所以如果有人要這個機會,讓出也沒什麼不可。 無意中又點到「地區分類」下面的「Blogger分佈圖」,選了「 港澳台 」,這三個地區的blog總數竟有891個,高於寧夏、西藏、青海,不是排名最後。我的目前位於第二個,放眼過去,其他多半用簡體字,看來還是以港澳為主。難怪上次我莫名其妙地被某不認識的台灣blogger質疑為何要用Blogcn,因為許多台灣人基於種種理由,不願用Blogcn,偏偏我是例外。那是一個無聊的問題,因為我同時用英國、美國的blog系統,但不會有人質疑,即使這些國家的系統也不好用。每個人選擇自己所要的,不想用就不要用,我不明白這有什麼好質疑別人的。 逛到 電子期刊 ,發覺這個嘗試比明日報新聞台想做的更多、更多面。 中國博客首頁 其實有部分的呈現,只是我向來懶得點進去。改天有空再看看內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