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羅馬復活記(四)Are You Chinese?

雖然才吃完三球冰淇淋不久(據說只有十分鐘),但是看到自稱有美食鼻的O在前頭拐進一家冰淇淋店,我趕緊跟著衝進去,看起來比先前那家棒多了,立刻說我要買三球。M因此說我太誇張了,我一點都不以為意,義大利冰淇淋那麼好吃,當然要把握機會啦,可不是天天都有機會經過冰淇淋店的,更不是天天都適合吃冰淇淋的,就像後來在米蘭時,一球都沒吃到;在翡冷翠時,則因為天氣太冷,邊吃邊咳嗽。櫃臺後面那個黑頭髮、黃皮膚,有著東方臉孔的服務生看我一個人衝進去,不像日本人總是呼朋引伴地,於是開口問我:「Are you Chinese?」「Yes!」我沒有遲疑。其實還滿高興的,終於沒被誤認是日本人了。稍後問她同樣的問題,她也說是,我問她是留學生嗎?她說不是,家就住在羅馬。啊,那九成是溫州移民了。但我忙著在五顏六色的冰淇淋裡挑我要吃的,沒多問其它。我看著喜歡的顏色亂指一通,問那是什麼,因為那家不像一些冰淇淋店,怕客人不知道是什麼口味,會貼心地在上面放水果標示。她看到我點到無糖低脂口味,跟我說不要吃那個,「那是減肥的人吃的!」還好,因此選了三個不錯的口味。這是我在羅馬第一次和中國人相遇。

在羅馬的最後一天中午,我們再度出現在西班牙廣場附近。走進一家餐館後,赫然發現裡頭有一男一女兩個中國服務生。那個女服務生幫我們點菜時問我們:「你們從中國哪省來的?」我正在思索這個問題要怎麼回答時,已經有幾個人開口:「台灣!」呃,有人是香港耶。還好在座沒有那種台灣至上論的激進份子,不然可要吵起來了,說我們不愛台灣。我真不想如此敏感,但台灣的氛圍有時真讓人不允許政治神經大條啊。我們反問她從哪來,她說是「你們的對面。」「福建?」「浙江!」有幾個人一頭霧水,浙江是在台灣對面嗎。不用說,九成九是溫州人啦。

這家餐館讓我們很不愉快。L一吃她的麵,不高興馬上寫在臉上:「做得好不用心!」我先前嚷著一定要在義大利吃到方餃,雖然這家沒有,但是有另一種餃子。端上來一看,我們都覺得長得像蛋包飯:外頭是一張麵皮,裡頭包著豆子餡。這盤麵沒讓我吃飽,也不覺得特別可口,但是花了台幣四百多,真是昂貴。L看了帳單,說他們很過份,服務費要台幣一千兩百多,麵包要八百多。但是麵包在餐館根本不用錢,服務費又太貴了,竟然把我們當「呆胞」,真可惡。L因此帶著一張臭臉和我們走出那家餐館。我不明白她在義大利留學期間碰過什麼事,每次碰到黑店或有人要坑我們,她幾乎不會據理力爭,都是帶著一張臭臉離開。可惜我不懂義大利文,不然我就去問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了。我納悶他們怎麼請了兩個中國人,L說這根本就是中國人開的義大利餐館。此後,我們一路閃避中國人,本來在義大利就要吃道地的義大利食物,才不要吃老中口味的義大利菜哩。

後來和媽媽是金門人、爸爸是香港人的O在西西里人開的餐館酒足飯飽後談到,在台灣談問題,動輒都會有人扯到「愛不愛台灣」,很討人厭。他說在香港沒有這個問題,因為認定會選擇留\住在香港,就是愛香港了,不會有人因此質疑一個人的國族認同。欸,這個說法不錯,如果台灣人也這樣就好了,每回聽到「外省人滾回去!」之類的言論,就引起我莫大的反感,人家都已經選擇來台幾十年了,有些甚至是第二、第三代,為何要他們難堪,即使我不是所謂的外省人。他說到兩岸三地的「20-30-40」(不是張艾嘉那部講女人不同年齡的電影):香港是四十歲,什麼都經歷過了,因此對很多事都比較平心靜氣;台北是三十歲,血氣方剛,對很多事都很在意,很容易動怒;上海則是二十歲,剛剛發展,對很多事都感到新鮮。

在翡冷翠沒接觸到中國人,連黃臉孔都沒看到幾張。在米蘭倒是看到很多中國餐館,據說那裡是溫州人的大本營。吃完龍蝦大餐後,我發現那條街附近一堆中國餐館,什麼大華、金獅的。有家餐館的玻璃上還有張中文剪報,我湊過去一看,赫然是老饕蔡瀾在香港蘋果日報專欄寫的推薦文。聽說義大利的中國餐館也有不錯的,但是價格非常高。我自始至終都沒打算在義大利吃中菜,更別說花大錢吃中餐了,要吃好吃的中餐,回台北再說吧。

後來LU提及,最近看村上春樹寫兩千年在雪梨看奧運的經驗,村上是被請去看奧運,有人花十萬日幣幫他買門票(真令人羨慕)讓他看了寫文章。村上在觀眾席被韓國記者認出而被採訪,他的位子被佔時,有人指引他去坐另一個位子。不久,一個氣急敗壞的中國大陸記者出現,表示那是他的位子,他也不認得村上(村上在大陸不是很紅嗎?)。村上只得起身,旁邊的日本記者知道他是何方人士,便挪一挪,給他一個位子,讓他坐在那個中國記者旁邊。那個中國記者仍相當高傲,把兩人共用的螢幕逕自轉到他自己那邊,不給村上看。

這麼一來,我完全釋懷了,對這趟也對過去的遭遇。我說前幾年在倫敦看西貢小姐的音樂劇時,旁邊是個中國大陸來的中年男人,比我早到,因此早就投幣霸著兩人共用的望遠鏡,「先搶先贏」,我完全用不到,坐在最便宜的位子區,沒有望遠鏡,就只能拼命睜大眼睛希望有遠視了。其它的都是兩人共同投幣共享。

認為「中國大陸人不好相處,東南亞人比較和善」的LU對我搖搖頭:「開玩笑,能出國去看奧運或西貢小姐的中國人,都不是好惹的啊!你怎麼拼得過人家!」I can’t agree more.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基因檢測發現我的配偶是我表親

前不久看到一個 新聞 ,一對目前結婚十七年、有3個小孩的夫妻,在結婚十年時做了基因檢測後,才知道他們是表兄妹。我後來再查一下,發現這種狀況並 不 罕 見。 我們家的基因檢測結果,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小孩的爸爸媽媽是我們沒錯,沒有從醫院抱錯任何一個小孩,小孩共享50%的基因也沒錯,直到我發現某人出現在我的表親列。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數目的表親,以我的最多有1501人,以關係近遠排序。我看了前幾頁之後,突然有點不耐煩,想看一下最後一頁的表親是多遠的關係,點下去之後,赫然發現最後一個是某人!上頭顯示他是我的遠親,共享0.08%的基因。在他前面的一個表親是住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共享0.13%的基因,是我的fifth cousin,照中文說,就是十二等親。所以某人比十二等親還要遠。 公婆知道後,非常意外,因為不覺得我們兩家會有關係。我爸那邊的祖先是清朝乾隆中葉176X年來的,而公婆都是1949年來台灣的。公公問我,我們家族在遷到廣東前住哪?我也想知道,但我家族譜只有在粵東的來台前地址。好吧,那大概兩百年前是一家,也許兩家有人通婚了。畢竟閩粵贛交界處是客家原鄉,或許我們祖先從北往南移居的過程中有經過公婆某一家的家鄉? 高中生聽說我們是表親,感覺非常不適。我跟他說,照中華民國民法,六等親內不得結婚。我們已經超過兩倍,非常遠了,遠到上面好幾代的祖先都互不認識,沒有法律問題。至於美國,很多州規定first cousin不得結婚,如果結婚,婚姻無效。但加州是允許first cousin結婚的。Distant cousin沒有任何問題。 照我們兩家過去看似沒有交集的歷史,居然最後有血緣交集,那夫妻兩家都是久居台灣的人,是表親的機率應該大很多。在我研究我的血液疾病時,看到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的陳振文醫生 說:「這可能是客家人的民族性較團結,也很少和外族通婚,因此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較容易保留下來代代相傳,而苗栗縣多為客家族群,相較下盛行率也較高。」就我所知,我的最近兩代都是客家人沒錯。雖然我的兩邊家族有若干人的確世代住在苗栗,但美國醫生說我的貧血不是海洋性貧血,我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聽說有婚前篩檢,但沒當一回事。現在覺得婚前的基因檢測其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跟配偶是否有有問題的隱性基因,一旦它們結合變成顯性基因,問題就嚴重了,例子之一是歐洲皇室...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庭院改造中

春天,對美國人來說,是改造院子景觀的重要時節。除非是租房子或住在公寓,一般而言,住在美國的好處,是擁有自己的院子,可以在自家擁有一片自己想要的花草景觀。 有天我到隔壁的社區散步時,發現許多人家都趁假日在院子、車庫裡勞動,小孩則在一邊玩耍。他們處理完院子或車庫的雜物後,就把三個不同類的大型垃圾桶拉到路上,等待次日的垃圾收集日到來時,垃圾車會來,然後有工人把垃圾清掉。據說這是典型的美式生活,而且感覺不錯。 許多中國人到了美國,也融入這樣的生活。像劉大任就在他的書裡三不五時提到他種的花,孫觀漢則有菜園。過去在台灣的時候,公公總是在實驗室裡忙碌,現在他則是三不五時在院子,以及租來的菜園裡,繼續他的實驗,只是這回,變成有機實驗了。 由於我們的屋齡較短,在加州這種住宅密集的地方,院子顯得相當小,但不妨礙我們享有庭院生活。前任屋主是孟加拉人,在院子裡種了不少香草和蔓藤類植物。關於香草,經過婆婆的指點,我只能辨識其中一種是薄荷,其他不識。至於蔓藤類,我一點都不喜歡,趁著最近天氣逐漸溫暖,陸續把那些蔓藤類除掉。不過,還是有些頭疼的問題。像是之前的凍害,使得菊花和朱槿整株枯萎,固定幫我們除草的園丁認為它們只是凍傷而已,沒有死掉,但至今都還沒發青,我覺得凶多吉少,而且有礙景觀。朱槿在凍傷前,有許多白蒼蠅依附在葉片後面,公公有次看了,跟我說這是非常棘手的狀況,現在葉子都沒了,暫時不用處理,但不表示可以安心,因為我不知道白蒼蠅會在什麼狀況下出現。另外有一叢灌木,生長已久,我奮力半天都拔不了,據說得花錢請園丁擇日處理。 為了讓我更瞭解院子裡的事務,公婆帶了三色菫花苗,來幫我評估院子的改造計畫。婆婆說,許多美國人此時都忙著在苗圃採購,很多人都是一年換一次院子裡的植物。我覺得這樣太累了,如果能一次弄到滿意,我寧可過個幾年再逐步換掉一些植物,不需要每年大規模改造。婆婆跟我的看法相同。 至於院子裡的植物,雖然是自家財產,但不表示想種什麼,就能種什麼。很多社區都有規定,若不遵守規定,房子甚至可能被沒收,因此在改造前,都要先瞭解社區的規定。像要種竹子,很多社區都規定要經過社區委員會和鄰居同意,因為這種植物的根很容易亂竄,不只在自家院子裡到處生長,甚至會長到鄰居家去,侵害別人的權利。像這種跟蔓藤類一樣棘手的植物,我自然不會碰。 目前我陸續種了蔥、蒜和薑。大概因為種的位置沒有充分的陽光,因此至今只採收過葉片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