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從《劍橋流水》懷想在英倫的日子

提到書寫劍橋的當代文字,多數人會想起徐志摩《再別康橋》、《我所知道的康橋》和陳之藩《劍橋倒影》。後者更因為當年書寫頗獲大眾青睞,因此去年天下遠見將他一小部分新的文章和一堆舊文,出了本《散步》。陳之藩與徐志摩主要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是科學出身。可這點不代表所有念自然科學的人都會喜歡陳之藩的散文。就有一位物理界學者跟我說,陳之藩的文字很好,但他寫的東西未必讓人同意。他去過劍橋,但沒有陳之藩那種感想。

看過別人的文字,而被誤導對一地印象的,是常有的事。林太乙在〈都怪徐志摩不好〉就提到,她被徐志摩歌頌西湖的文字所吸引,因此過度期待,導致她看了實際情形後,大失所望。類似的經驗我也有,於是後來就不太看別人寫的遊記,等回來再說。

因為現下出國方便,電腦幫助書寫容易,遊記書因此越來越氾濫。對書寫出國見聞最謹慎的,可能是李銳了:「美國那麼大,到一個地方寫一本書,是什麼意思?」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這種珍惜文字和謹慎下筆的觀念,於是鍾文音稱為「畢業紀念冊」的旅遊書大大氾濫。去年更因為《我的心遺留在愛琴海》的暢銷,更促成許多作者和出版社不自量力,以為好賣而跟著推出圖文並陳(數位相機太普遍了)的旅遊書,結果當然是可想而知。但擁有這種到一個地方寫一本書來紀念的人,仍不在少數,網路上就可看到隨便起鬨的人,覺得圖片還不難看,便出餿主意要對方出書,不知《我的心遺留在愛琴海》只是特例而已。的確會有分不出內容好壞的消費者去買,只是銷售數字和作者、出版社理想相去甚遠罷了。台灣一年有四萬多本新書,每本書能分到的能見度有限,這些前仆後繼的烈士,徒然進行一種十分不環保的舉動。在網路上留個記錄也就罷了。



拿著《劍橋流水—科學‧人文‧大不列顛》,我第一件事是翻閱圖片,想知道自己是否全然遺失對劍橋的記憶。由於還能辨識作者劉兵並未清楚註明的照片地點,而且有些地方的氣味還保留在我腦海,看來英國的印象仍在。

劉兵的這本遊記,主要是從他的科學史背景來寫。因此他逛了不少和科學有關的博物館等,和我在英國主要看藝術博物館,大大不同。他也提到一些我去過的藝術博物館,就如他自己所說「走馬看花」,他提到藝術的文字,也沒花太多力氣。倒是科普的部分,還算有意思。英式教育的部分,也讓我懷想良多,早幾年曾想過去英國念Ph. D,更是不由自主地被那種開放式的學習所吸引。基本上,劍橋大學作為一個大學城,就是處處都可學習的地方,不管是博物館、戲劇、酒館等。儘管我在那的日子很短,但那些部分都曾豐富我的心靈。尤其是其它台灣同學都跑去當血拼大王時,我一個人去費茲威廉博物館(The Fitzwilliam Museum),看到令我驚奇的展品時,那種心情真是難以形容。走筆至此,不免再度感嘆勞基法對勞工保障之少,還要八年、十年以上,我才會有長到可以再去歐洲看看的特休假。

我特別有興趣的,該是他提到Grantchester的下午茶。那年我在Grantchester的果園(The Orchard)嘗到高熱量的scone,雖不驚為天人,但讓我偶爾有親近這類極易導致肥胖的點心的衝動。喜歡肉桂味,更是在英國培養出來的。此處的下午茶位於果園,椅子上自然有許多鳥類排泄物,跟康河岸旁的「特產」有異曲同工之處。許多人只見康河河岸綠草如茵,鴨子、鳥類遊過、飛過,甚是愜意,殊不知,那草地處處都是「黃金」。當年我坐在草地上,發現附近有什麼時,驚慌失措到差點滾進康河裡。

連著兩篇〈墓地裡的名人〉,讓我覺得這個作者還真是有點怪,但怪的滿有趣。劍橋的確處處有名人的痕跡,墓園也不例外。當年我要照Grantchester附近的墳墓時,旁有台灣人一副拍了就會有鬼魅上身的樣子,逃之夭夭。但劉兵不但拍了十幅以上,還拍了貓站在墳墓上的樣子,煞有意思。看這些英國墳墓的圖片,不免有些感嘆。中國人的墳墓文化,很難讓人在幾百年後,站在墳墓旁邊說:「這是幾世紀的□□家某某某安息之處」。華人總有種畫地為王、圈地亂葬的習俗,尤其是所謂「風水好」的地方,更是變成「亂葬崗」的景象。好比我家對面的山頭就有個墳墓,每逢清明,他們子孫祭拜打掃過後,就會開門可見,直到過一陣子,樹葉和草長出來,才可以遮住。以前騎車上下班,總要經過墳墓山,滿山的墳墓,方向不一、大小不一,毫無美感可言。好在台北市政府警覺土地資源不足,最近開始提倡樹葬等環保葬法。但我始終認為,墳墓是台灣最難改變的建築文化之一。而且民間信仰總有「燒」的習俗,不只燒給自己先人,還要燒給土地公求富貴,每年燒掉的紙量可觀,引起的大小火災也動用消防資源,最要緊的,或許是最後反倒失去那種追思的心情。江湖術士不時傳授的往生慣例,更是強烈的一套「怕後人忘記」的哲學,好比子孫不拜就不孝,不孝就不會富貴。但達爾文父子的墳墓都沒像華人這樣講求「背山面海」等陰宅風水,後代照樣有自己的成就,而且現代多半講求各人的能力,父祖的庇蔭早就不像幾世紀前那樣有力了。究竟要到何時,我們才有像英美電影裡那種整潔美觀、不求頭角崢嶸的墓園景象,讓人能夠真正發自內心的追思,而不是靠外物來制約人的行為呢?


《劍橋流水:科學‧人文‧大不列顛》

作者:劉兵/著
出版社:未來書城 (溫世仁的出版社)
初版日期:2004 年 01 月 01 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鬥地鼠

  去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各植物社團都增加許多新會員,然而,收穫季到時,各種關於鼠輩的貼文也大增,包括:老鼠、松鼠、地鼠、土撥鼠、鼴鼠和負鼠(註)等。跟著而來的,是各人法器盡出、大顯神通的鬥鼠文,陷阱、毒藥、聲波、放貓屎、埋辣椒、打彈弓、打BB彈等,看得我眼花撩亂,不禁佩服農友們都好有鬥志和創意。不過,也有動物維權人士三不五時要出來聲討別人護衛自家蔬果收穫的行為,在我看來,那些屬於住海邊的。 我家也免不了有老鼠和松鼠的問題,因此請了人在後院放了兩個鼠餌屋。聽說那些鼠餌非常吸引老鼠,牠們吃了之後會跑回老巢死掉。是否如此,對我來說是不可能證實的。至於松鼠,至今尚無對策。 六月中某天,有顆綠色大番茄被綠毛蟲斷頭了,綠毛蟲還在番茄的蒂頭處彎曲著身體沒離開。於是,我就把番茄放在花圃旁等鳥吃蟲。第二天蟲就不見了,不過我沒動番茄。那幾天很熱,綠番茄開始有點黃。 第三天綠番茄頭上腳下,有一部分埋在土裡,而附近有顆我之前挖出的核桃不見了,我猜是松鼠埋核桃時,順便埋了番茄。 但第四天番茄不見!附近的土被挖得亂七八糟,有石頭在一旁,看起來像是花床深部的土,而我前不久新種了粉紅紫扇花不見了,去年種的紫色紫扇花也沒了。那天晚上我去澆洗菜水時,居然看到一隻老鼠從花圃邊新挖的洞跑出來!我感覺自己快昏倒了,老鼠這麼有心機,居然會打地道挖洞來吃番茄!我開始為我種的番茄擔憂。接下來要加強防範老鼠,還要重新布局植物的位置。 之後,花圃持續被打洞,植物因此陸續失蹤。只要看到有新的土丘,旁邊有底下被帶上來的石頭,我就知道,那個不速之客來過。我因此每天都對著花圃吹鬍子瞪眼的,這個討厭鬼可以不要來我家嗎? 不幸的是,災情持續擴大。接下來,連草地都遭殃了。我每天起床後,透過落地窗,看到草地又多幾個洞,就感到痛心疾首,牠再持續往右打洞下去,遲早會到我的鐵線蓮和番茄重地。我仍在苦等那些大番茄曬紅,千萬不能有外侵者來搶。 不過,那傢伙顯然不是一條線一直往右移動,牠有時會回頭往左攻我的花圃。因為種好多年、花開時像個小汽球的桔梗和垂鍾柳也失蹤了,所以我看到兩株玫瑰葉子突然枯萎時,就知道那傢伙在底下搞鬼,所以先移植了很多年前插枝成功的紫玫瑰,然後挖另一株玫瑰樹。沒想到,我一挖,那株玫瑰就整個歪掉,我這下才發現,玫瑰的根被吃掉了!我當場差點氣哭,這是什麼老鼠!為什麼要吃那麼多植物! 回到屋裡趕緊

基因檢測發現我的配偶是我表親

前不久看到一個 新聞 ,一對目前結婚十七年、有3個小孩的夫妻,在結婚十年時做了基因檢測後,才知道他們是表兄妹。我後來再查一下,發現這種狀況並 不 罕 見。 我們家的基因檢測結果,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小孩的爸爸媽媽是我們沒錯,沒有從醫院抱錯任何一個小孩,小孩共享50%的基因也沒錯,直到我發現某人出現在我的表親列。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數目的表親,以我的最多有1501人,以關係近遠排序。我看了前幾頁之後,突然有點不耐煩,想看一下最後一頁的表親是多遠的關係,點下去之後,赫然發現最後一個是某人!上頭顯示他是我的遠親,共享0.08%的基因。在他前面的一個表親是住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共享0.13%的基因,是我的fifth cousin,照中文說,就是十二等親。所以某人比十二等親還要遠。 公婆知道後,非常意外,因為不覺得我們兩家會有關係。我爸那邊的祖先是清朝乾隆中葉176X年來的,而公婆都是1949年來台灣的。公公問我,我們家族在遷到廣東前住哪?我也想知道,但我家族譜只有在粵東的來台前地址。好吧,那大概兩百年前是一家,也許兩家有人通婚了。畢竟閩粵贛交界處是客家原鄉,或許我們祖先從北往南移居的過程中有經過公婆某一家的家鄉? 高中生聽說我們是表親,感覺非常不適。我跟他說,照中華民國民法,六等親內不得結婚。我們已經超過兩倍,非常遠了,遠到上面好幾代的祖先都互不認識,沒有法律問題。至於美國,很多州規定first cousin不得結婚,如果結婚,婚姻無效。但加州是允許first cousin結婚的。Distant cousin沒有任何問題。 照我們兩家過去看似沒有交集的歷史,居然最後有血緣交集,那夫妻兩家都是久居台灣的人,是表親的機率應該大很多。在我研究我的血液疾病時,看到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的陳振文醫生 說:「這可能是客家人的民族性較團結,也很少和外族通婚,因此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較容易保留下來代代相傳,而苗栗縣多為客家族群,相較下盛行率也較高。」就我所知,我的最近兩代都是客家人沒錯。雖然我的兩邊家族有若干人的確世代住在苗栗,但美國醫生說我的貧血不是海洋性貧血,我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聽說有婚前篩檢,但沒當一回事。現在覺得婚前的基因檢測其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跟配偶是否有有問題的隱性基因,一旦它們結合變成顯性基因,問題就嚴重了,例子之一是歐洲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