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33又3/4的愛情(Mondscheintarif,原書名是「夜間電話減價時段」)的作者馮古蒂(Ildiko von Kurthy)被當作「德國費爾汀」,那這本小說就是「德國版BJ的單身日記」囉?
如果一本書被定位了,那就很難不從被比喻的對象來想像這本書。雖然事隔多年,想不起來當初如何看待《BJ的單身日記》,只記得我把該書列為「廁所書」,不值得認真看待。然而,這本書卻讓我覺得連廁所書都談不上,才看兩頁,就把書丟開。要不是好奇所謂「歐洲暢銷第一名」,號稱德文版賣了一百萬冊以上的小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很難說服自己撿回來看完這本根本就被歸類為「羅曼史」,而非「通俗小說」的書。
簡單地說,這本書是「花癡日記+吸引男人指南」。但我對任何形式的吸引異性指南的效用非常懷疑。若一個人不懂自己,沒特色、缺乏個性到難以吸引人,那靠什麼指南,也不會有用的。更何況,所謂的指南都是最低層次的技術指點,既然一般人認定的愛情不是純粹的「技術行為」,那就更難靠技術指南來成就什麼了。
邊看邊訝異,在德國這樣一個擁有許多強悍女權運動者的國家,竟然還有如此反挫的作品。女男平等之路路迢迢啊。之所以說她反挫,不外乎馮古蒂的文字有時讓我極難同意書腰所寫的廣告詞,33又3/4歲的女主角是一個「工作得意,未婚,經濟獨立,思想獨立,有藝術氣質,美麗,熱情,幽默……」的女子。好比她認為:「男人喜歡的女人是,讓男人覺得自己是有趣的男人,而且只要能傾聽男人說話的女人都是聰明的女人。」、「戀愛也是市場行銷…這遊戲規則說來很容易,第一次做愛後不要打電話給他。不行,萬萬不可,這條規則萬萬不能被破壞。」真是商品化思維,根據社會學家的說法,這種感情技工的心態是一九五0年代的想法,而今是二00四年,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男女雙方各自維持他們不同的權力位置,男人選擇婚姻伴侶,女人則努力使自己成為她們看中的男人的選擇對象。直到1960年代…男性與女性應以平等伙伴的身份結合成親密關係的看法,才普及起來。」(出自Lynn Jamieson《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
又好比她說,「還有安娜所宣稱的『使勁的打炮機』,這種男人以為他們跟婦運份子上床。他們賦予妳一切的權利,但沒有一個動作是做對的。他們完全忘記,性愛是為了增加樂趣。」如果作者不是過於惡意,就是太過無知。女權運動者並不是不懂生活樂趣的人,爭取兩性平權,就是希望達到一種讓自己好過的方式。
女主角偶爾有恢復正常智商的時候,但機會不多:「要搞定我並不難,只要隨我想怎樣就怎樣,那麼就不覺得我是在無理取鬧,反而是增進人生經驗。」、「我不停的自問,他喜歡我嗎?卻完全忘記問,我喜歡他嗎?」、「如果有一天,也讓能力不佳的女人擔當重要的職位,那才是女男平等的開始。」與「慾望城市」中的Carrie相比,Carrie比較聰明俏皮,雖然一樣都會自怨自艾發花癡。
嘿,台灣竟然出現在這本德國小說裡,但想也知道,並不是什麼正面形象,再度被他者化。「這種名店的服務人員就這副死相,如果你的名字沒上過報紙,他們對待你的態度就像你要在他們的店中兜售made in Taiwan的打火機似的。」呃,難道檳榔攤賣的那種有裸女圖案的打火機外銷到歐洲?如果說那種很廉價、不登大雅之堂,那我們沒法不同意。不知為何,我竟想起很多年前,一名不知是真是假的德國綠色環保組織成員,穿著蛇皮皮靴,到台灣指責台灣人濫殺流浪狗或其它動物的事,被指著皮靴反問時,表情高傲。不知何處開始升起一種荒謬感。
既然《BJ的單身日記》在喜劇中結束,這本也不例外。男女雙方在經過一夜春宵加上她在半夜落跑造成的彼此困擾後,最後仍在一起。但是,「在一起」只是「進入男女關係」而已,不代表擁有親密關係。若我們仍把親密關係當作身心合一的親密感,那麼,絕非這種技術指南或戀愛技工的案例可以提供任何參考的。
33又3/4的愛情
Mondscheintarif
作者:艾可‧馮古蒂/著
譯者:竇維儀
出版社:文經社
初版日期:2003 年 11 月 05 日
如果一本書被定位了,那就很難不從被比喻的對象來想像這本書。雖然事隔多年,想不起來當初如何看待《BJ的單身日記》,只記得我把該書列為「廁所書」,不值得認真看待。然而,這本書卻讓我覺得連廁所書都談不上,才看兩頁,就把書丟開。要不是好奇所謂「歐洲暢銷第一名」,號稱德文版賣了一百萬冊以上的小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很難說服自己撿回來看完這本根本就被歸類為「羅曼史」,而非「通俗小說」的書。
簡單地說,這本書是「花癡日記+吸引男人指南」。但我對任何形式的吸引異性指南的效用非常懷疑。若一個人不懂自己,沒特色、缺乏個性到難以吸引人,那靠什麼指南,也不會有用的。更何況,所謂的指南都是最低層次的技術指點,既然一般人認定的愛情不是純粹的「技術行為」,那就更難靠技術指南來成就什麼了。
邊看邊訝異,在德國這樣一個擁有許多強悍女權運動者的國家,竟然還有如此反挫的作品。女男平等之路路迢迢啊。之所以說她反挫,不外乎馮古蒂的文字有時讓我極難同意書腰所寫的廣告詞,33又3/4歲的女主角是一個「工作得意,未婚,經濟獨立,思想獨立,有藝術氣質,美麗,熱情,幽默……」的女子。好比她認為:「男人喜歡的女人是,讓男人覺得自己是有趣的男人,而且只要能傾聽男人說話的女人都是聰明的女人。」、「戀愛也是市場行銷…這遊戲規則說來很容易,第一次做愛後不要打電話給他。不行,萬萬不可,這條規則萬萬不能被破壞。」真是商品化思維,根據社會學家的說法,這種感情技工的心態是一九五0年代的想法,而今是二00四年,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男女雙方各自維持他們不同的權力位置,男人選擇婚姻伴侶,女人則努力使自己成為她們看中的男人的選擇對象。直到1960年代…男性與女性應以平等伙伴的身份結合成親密關係的看法,才普及起來。」(出自Lynn Jamieson《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
又好比她說,「還有安娜所宣稱的『使勁的打炮機』,這種男人以為他們跟婦運份子上床。他們賦予妳一切的權利,但沒有一個動作是做對的。他們完全忘記,性愛是為了增加樂趣。」如果作者不是過於惡意,就是太過無知。女權運動者並不是不懂生活樂趣的人,爭取兩性平權,就是希望達到一種讓自己好過的方式。
女主角偶爾有恢復正常智商的時候,但機會不多:「要搞定我並不難,只要隨我想怎樣就怎樣,那麼就不覺得我是在無理取鬧,反而是增進人生經驗。」、「我不停的自問,他喜歡我嗎?卻完全忘記問,我喜歡他嗎?」、「如果有一天,也讓能力不佳的女人擔當重要的職位,那才是女男平等的開始。」與「慾望城市」中的Carrie相比,Carrie比較聰明俏皮,雖然一樣都會自怨自艾發花癡。

嘿,台灣竟然出現在這本德國小說裡,但想也知道,並不是什麼正面形象,再度被他者化。「這種名店的服務人員就這副死相,如果你的名字沒上過報紙,他們對待你的態度就像你要在他們的店中兜售made in Taiwan的打火機似的。」呃,難道檳榔攤賣的那種有裸女圖案的打火機外銷到歐洲?如果說那種很廉價、不登大雅之堂,那我們沒法不同意。不知為何,我竟想起很多年前,一名不知是真是假的德國綠色環保組織成員,穿著蛇皮皮靴,到台灣指責台灣人濫殺流浪狗或其它動物的事,被指著皮靴反問時,表情高傲。不知何處開始升起一種荒謬感。
既然《BJ的單身日記》在喜劇中結束,這本也不例外。男女雙方在經過一夜春宵加上她在半夜落跑造成的彼此困擾後,最後仍在一起。但是,「在一起」只是「進入男女關係」而已,不代表擁有親密關係。若我們仍把親密關係當作身心合一的親密感,那麼,絕非這種技術指南或戀愛技工的案例可以提供任何參考的。

33又3/4的愛情
Mondscheintarif
作者:艾可‧馮古蒂/著
譯者:竇維儀
出版社:文經社
初版日期:2003 年 11 月 05 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