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幾許滄桑向青天—《合肥四姊妹》

女人哪,女人滄桑感最強。女人經過幾個男人,經過幾個折騰之後,她對人世滄桑的感受就大了。……女人的滄桑比較personal,比較個人, 像藍田玉、金大班,她們的滄桑是非常個人化的,較具隱私性。中國也有這樣的傳統,像那個〈琵琶行〉,「以兒女之情,寄興亡之恨」,我想就是這個東西。

——白先勇。摘自劉俊〈文學創作的個人‧家庭‧歷史‧傳統—訪白先勇〉,印刻文學生活誌31期P.79。

女人的滄桑感也有不經過男人的時候,像是看完《合肥四姊妹》,就讓我心底興起一種滄桑感。

這滄桑,來自於感悟,世間的美好,不過是鏡花水月,曇花一現。一歲一枯榮,再怎麼有權有勢的家族,終究不免有破敗的一天。同樣的,再怎麼美好的愛情,終究有幻滅的時刻。

書背有這麼一段話:「出身名門的張家女子是真正沒落的貴族,體現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化菁英在百年間的顛沛流離。」前一句話,是指涉章詒和《最後的貴族(往事並不如煙)》,後一句話,我倒無法完全同意。

《合 肥四姊妹》故事從她們的祖父輩張武齡開始。張家原本是下層仕紳,因為太平軍和捻亂,使張武齡往上層移動。發達之後,不管原本才學淺薄或豐厚,當 然要想盡辦法顯示自己的文化氣息,以減去暴發戶的色彩:「論學問,這些人不過粗通文字,但財勢雙全以後,也學會了上流仕紳的舉手投足、經商置產之道。他們 修篡祖譜,把自己的家世徹底美化,還聘專家替他們蒐集書籍、古董、字畫。他們也投入巨資,修建書院和貢院。(p.25)」

這是一個家族 投向文化的過程。然而,這過程中,雖然裨益男子居多,但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和張充和這四姊妹,也因為她們的家學淵源,在那個女權不 興的年代,逐步撐開她們頭頂上的一片天,乃至於因為文采,吸引了不凡的男子。而她們的才學,也使她們在艱苦的歲月,有了支撐。她們在顛沛流離的歲月裡,比 起別人,多了一些內在的寄託。

關於她們的愛情,書中多半是側寫,不太有當事者的說法。在我看來,道理也很明顯。一段感情,乃至於婚姻,要能長久,忍讓居多。一見傾心的激情終究會過去,剩下的日子,自然得平淡度過。有許多,自是不足為外人道。

尤其像嫁給沈從文的張兆和。張兆和原本拒絕沈從文的追求,連胡適說情也沒用。但靠著沈從文三年的情書攻勢,她還是嫁給他。婚後兩人常分隔兩地,也是靠沈從文的情書來維繫感情,她甚至不急著與丈夫相聚,讓沈從文一度以為她另有所愛(參見P.221)。

兩 人性格其實有許多差異,因而使張兆和婚後常感失望。沈從文隨心所欲,張兆和務實。這差異在1949年後更加明顯,她很快地傾向赤色政權,但沈從文 沒辦法,「早在一九四八年三月,他就隱約知道若是共產革命成功,他在新社會裡會有何種際遇,新的政委會對他有何要求(p.239)」。1949年1月,沈 從文得了憂鬱症,一度在信上說要離婚:「我應當離婚了,免得累她和孩子(P.242)」。他持續的抑鬱,部分恐怕來自妻子的政治態度。她是《人民文學》雜 誌編輯,出示許多「政治正確」的作品(「你最好能多看幾篇現在作家的新小說,知道一點創作情況和水平」p.248),但他不願意寫那種。一個過去隨心所欲 的作家,在這種時代,無法寫自己想寫的,已感痛苦,更別說希望自己寫出樣版文章的,竟是自己的妻子。

張兆和的實際,或許也來自二姊張 允和的遭遇。張允和個性直接、衝動,最驚人的事蹟之一,是把未婚懷孕的女同學藏在他們新婚夫妻臥房的內室裡,引來左 鄰右舍的流言蜚語,婆媳關係不良。然後她在同學產子後,兩人帶著小孩到男方家鄉杭州,投宿旅社,留下嬰兒,枕下壓一字條說誰是他的祖母。最後孩子的奶奶不 承認小孩,使得小孩被送到孤兒院去。這事還上了報(p.171~172)。

張允和在抗戰期間,女兒因為盲腸炎,得不到醫療,硬是撐了 兩個月才死,讓硬桿子的張允和都垮了,甚至問女兒怎麼不死了算了(p.175)。之後,唯 一的兒子被流彈打到,內臟被穿出六個洞(p.176)。兩個小孩出事時,丈夫都在外地,她一人面對這一切,事情處理完,丈夫才回到家。難怪她說:「大部分 危機總是留給女人去處理(p.178)」。

1949年後,她雖曾有工作,但提早下崗,否則,她認為照她的個性,會有許多罪受:「她知 道自己無法在共產主義政治及策略下倖存。她太直率、聒噪, 太容易義憤填膺,也太過倔強,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原則。因此她雖然喜歡教歷史、編教科書,卻退而求其次,作了家庭婦女」(p.186)。然而,她的夫婿周有光,後來顯然加入將正體中文簡體化的陣營(這書中沒提),這個背景,或許有助於她們少一點黑五類的不政治正確成分。

四 姊妹的老么張充和,雖然心醉於中華文化,從小念古書、寫書法,長大後也有詩人卞之琳對她發動情書攻勢(p.269~270),甚至寫到她婚後,為 她終身未娶。然而,她都沒像她的三姊那樣被打動。她嫁給了離開德國的猶太人傅漢思 ,遠離家鄉,到美國加州定居。作者金安平在書中對她的感情歸屬,不免有疑問:「這樁婚事確實很玄:一個沈湎於國學和傳統藝術的女子竟然決定嫁給一個西方 人、一個外人,然後離開中國,離開她所愛的家園,到一個風土迥然不同的陌生地去安身。她並未被情勢所迫,卻為何選擇了文姬的命運?(p.282)」。我想 到的是,難道喜歡獨處的她超俗到看透人間情愛終歸平淡,於是選擇一個愛她多於被愛,且讓她不感負擔的男子?

她的婚姻使她遠離赤化後的家園,後來重返故土,也不免發出感嘆,表示「還是讓『彈性大、適應力強』的人,去接受社會主義革命吧!(p.283)」也許她指的是三姊。

大 姊張元和嫁給昔日的崑曲演員顧傳玠,顧傳玠可能看出「戲子」為人所輕且生活受限,後來改經商,卻不太順遂。1949年左右到了台中,經商不順,債 臺高築,「他們在台中住的房子很普通,他在家裡偶爾會唱唱戲,唱的都是悲苦英雄的角色,聽眾只有元和一人(p.158~159)」。張元和後來才感嘆自己 葬送丈夫這塊寶玉。或許是暗自感嘆,夫婿可能為了要配合她的家世,因此放棄唱崑曲去從商,結果後半生都不得志。顧傳玠試著實際,在心中恐怕難捨所愛。在某 種程度上,他跟沈從文的遭遇相似。

金安平說她用崑曲折子的方式來寫這本書。這個意思大概是指她只呈現最美麗的部分。然而我是個悲觀主義者,禁不住要從這華麗的織錦,去揣測底下真實的針法,試圖看出當初的斑斑血淚。於是我得到的是一股擋不住的滄桑。

我斷斷續續花了六、七個月來讀這本書,鄭至慧的譯文典雅,但不知為何,我卻無法順利地快速讀完,難道來自於我無以形容的文氣問題?



合肥四姐妹

作者:金安平/著
譯者:鄭至慧/譯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5 年 08 月 22 日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基因檢測發現我的配偶是我表親

前不久看到一個 新聞 ,一對目前結婚十七年、有3個小孩的夫妻,在結婚十年時做了基因檢測後,才知道他們是表兄妹。我後來再查一下,發現這種狀況並 不 罕 見。 我們家的基因檢測結果,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小孩的爸爸媽媽是我們沒錯,沒有從醫院抱錯任何一個小孩,小孩共享50%的基因也沒錯,直到我發現某人出現在我的表親列。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數目的表親,以我的最多有1501人,以關係近遠排序。我看了前幾頁之後,突然有點不耐煩,想看一下最後一頁的表親是多遠的關係,點下去之後,赫然發現最後一個是某人!上頭顯示他是我的遠親,共享0.08%的基因。在他前面的一個表親是住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共享0.13%的基因,是我的fifth cousin,照中文說,就是十二等親。所以某人比十二等親還要遠。 公婆知道後,非常意外,因為不覺得我們兩家會有關係。我爸那邊的祖先是清朝乾隆中葉176X年來的,而公婆都是1949年來台灣的。公公問我,我們家族在遷到廣東前住哪?我也想知道,但我家族譜只有在粵東的來台前地址。好吧,那大概兩百年前是一家,也許兩家有人通婚了。畢竟閩粵贛交界處是客家原鄉,或許我們祖先從北往南移居的過程中有經過公婆某一家的家鄉? 高中生聽說我們是表親,感覺非常不適。我跟他說,照中華民國民法,六等親內不得結婚。我們已經超過兩倍,非常遠了,遠到上面好幾代的祖先都互不認識,沒有法律問題。至於美國,很多州規定first cousin不得結婚,如果結婚,婚姻無效。但加州是允許first cousin結婚的。Distant cousin沒有任何問題。 照我們兩家過去看似沒有交集的歷史,居然最後有血緣交集,那夫妻兩家都是久居台灣的人,是表親的機率應該大很多。在我研究我的血液疾病時,看到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的陳振文醫生 說:「這可能是客家人的民族性較團結,也很少和外族通婚,因此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較容易保留下來代代相傳,而苗栗縣多為客家族群,相較下盛行率也較高。」就我所知,我的最近兩代都是客家人沒錯。雖然我的兩邊家族有若干人的確世代住在苗栗,但美國醫生說我的貧血不是海洋性貧血,我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聽說有婚前篩檢,但沒當一回事。現在覺得婚前的基因檢測其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跟配偶是否有有問題的隱性基因,一旦它們結合變成顯性基因,問題就嚴重了,例子之一是歐洲皇室...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難看的慾望城市第五季

自從看了第五季前兩集「慾望城市」之後,就沒再看過這個影集了。雖然很忙,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失望,覺得這齣戲已經走味了。就不像以前那樣,時間一到,非得衝到電視前去看心愛的影集了。對現在的我來說,或許在外頭混、看幾頁好看的小說或者在網路上研究執念品,都比看這個變難看的影集有意思多了。 今天心血來潮,上台大椰林的電視影集板看看其他網友的意見,依舊覺得非常具有娛樂性,讓我覺得甚至比第五季的還精彩。不同於其他電視劇迷,這些網友一直讓我覺得很理性,即使死忠地看了,還是會批評一頓。好比Carrie變本加厲的歇斯底里,以及日趨無聊的劇情,都是這廂大家批評的重點。尤其對從第一季就開始看的人來說,慾望城市走下坡的趨勢更加明顯。「第五季好難看,唯一好看的只有Charlotte的外套」,有人如此說。 倒是有些意外地看到有些人說她\他們喜歡Miranda。也有網友說,劇中的Charlotte簡直就是為台灣男性打造的,符合他們要求的漂亮溫柔且順從的乖乖牌守身如玉的公主要求,除了到第五季突然個性大轉變,以為露乳可以留住男友久一點,讓人納悶,她怎麼老走偏鋒?而喜歡Miranda的男性,即使未必是本身知性,但至少是能欣賞那種女性的人吧。對於她在賭場被一個看來超過一百公斤的肥男罵「大屁股」,經Charlotte提醒她是因為生小孩之後才變胖的,Miranda便恢復以往的犀利,教訓那人說她是因為當母親所以屁股變大,而他呢!肥男當場說不出話來,周圍的人幫她鼓掌。至於Carrie,她的奢侈浪費遭到強大火力攻擊,沒幾人受得了她花三、四百元美金去買一雙穿不了幾次的華麗高跟鞋,然後跟前男友借錢,還責怪不借錢給她的好友。許多人想到自己要是碰到這樣的好友,大概都會氣到拂袖而去吧,因此對於Carrie更不敢領教。而她在第五季的演技更加誇張,第一集在雨中躲雨嚇跑帥哥的那一幕,竟然讓一堆觀眾叫好,認為她活該。那麼喜歡Samantha的人呢?有人打趣道,大概就是縱慾型的吧!但也有人看出這個豪放女其實也有重情的一面。 至於這齣戲的走向,許多人似乎都不看好,因為編劇兼女主角懷孕生孩子去了,因此無心編戲。而報紙影劇版對於慾望城市的意見,也向來主流且保守,認為女性的歸宿不是單身就是結婚。但是,就一個長遠的進程來看,女性對生涯的看法,其實已經與廿年前大不相同了。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