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03的文章

收假困難症候群

放假兩天,居然換來感冒,看來真是休息不得 T_T 好似懲罰我,才放假兩天感覺卻像放假一週,看來是太久沒有連續放假了。雖然沒把想去的地方都晃過一遍。第二天晚上發作某種「收假困難症」,下場就是咳嗽感冒了,今天回到辦公室,竟然恍如隔世,桌上和email一堆信,看得很辛苦,乾脆丟到一邊,有空再說。 可憐的December,已經更不聽使喚了。昨天IBM客服在我睡夢中打來,我迷迷糊糊地說:「根本沒修好!」客服說要問工程師,我便搖搖晃晃透過電話聽了一段十分醒腦的廣播:信義區即將進入交通黑暗期!因為台北一0一於十一月中開幕,加上附近百貨公司週年慶,這一帶的交通會打結。真是壞消息,我最常出沒的就是這一帶啊!我對建築外觀像綁著幾根鑰匙的台北一0一沒興趣,對信義三越的喜好至今不變。 IBM客服要我把December再送回去,真是滿臉斜線,工作已經被耽誤了,又將近週末,一送修,最快週一晚上才能拿回來,還是下週再說吧。之後每次使用都會挑戰我的忍耐度和視力,在螢幕進入黑暗時,必須想像游標現在可能移到什麼方位,然後開始盲打。不然就用左手輕碰螢幕下方,可能會閃現幾秒,然後趁機調整游標位置。忍無可忍時,就只好換成用June。 在感覺十分虛弱的狀況下,看到占卜生不知根據什麼而寫的星座運勢:「無法避免與眼睛無法更新視野者為伍,眼見自己無法有所長進,其實也滿苦惱的,所幸近期內在工作上有變動,一有變動便是重新出發,在沒有靠山和貴人的情況之下,你總算開始下載嶄新的鬥志。」這寫法真新鮮,新的鬥志可以從網路上下載嗎?那我需要先下載「健康」,不然,毫無鬥志可言。至於第一句話,似乎不是指最近,而是某種長期的狀況吧,啊,唉。

小心眼男的黑色喜帖

收到一封email,臉都快黑了。 小心眼男寄信來說他要結婚了,名正言順說是同學會,要我給他地址,他要寄喜帖來。 基本上,同學的喜宴我大抵不會拒絕,即使再沒交情。可是這人例外,絕對的例外。 小心眼男自從某次以些微分數被我打敗,沒取得獎學金後,一直對我怨恨有加,總是不忘在公開場合碎碎念那件往事,像報仇似的。我沒反應前,倒是其他人看不過去,認為事情過了很久,而且他後來也拿到獎學金。但對小心眼男來說,事情從沒過去。他並不會認為是自己技不如人,更不會覺得給獎結果是評審決定,而非我能左右。 小心眼男不只小心眼,還十分花心。和女友交往十年,女友對他溫順有加,為了他,放棄在北部大好的工作機會。他卻到處拈花惹草,有回被女友發現,一氣之下離他而去,電話email全換掉,他卻失神落魄,因為新追求的對象也不理他,他為了避免兩頭落空,硬是把原女友追回來。但一穩定,他又不安分了,甚至動腦筋到我頭上。我當然不理他,甚至對他沒事動手動腳、花言巧語反感至極。連老師都幫我防著他。 我和他的決裂,則是在一年多前,他要我幫他「叫」我老闆「幫」他做某件事,他認為那是我輕而易舉的順水人情,但對我而言,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我怎麼可能「叫」老闆做什麼事?更何況是我認為不該的事。我堅持不肯,違反我的原則,他卻覺得我不願意幫他,因為他沒有原則。兩人因此鬧翻,再也不聯絡。 其實我一點都不在意,對於一個我認為徹頭徹尾的爛人,根本不在乎有沒交情。沒想到,他卻想要發帖子給我,也不問我是否願意收下,還動用同學會的名義,這下我真是騎虎難下。而且不知道新娘是誰,我總有種預感,他的個性很難成就一段美好姻緣。 有種差勁的人,從不懂什麼叫禮貌、尊重、禮尚往來這些道理,再好的朋友,收同一個人幾次帖子,還是會受不了的。小心眼男就會是這類人。 突然聽到電視傳來「卑鄙無恥王八蛋」幾字,其實放在小心眼男身上十分恰當。 唉,我得好好想想怎麼處理這個帖子,真是難題,省得他又在背後放什麼箭。

[推薦] 雲源雲南料理

走入這條巷子的時候,忍不住訝異,這麼多日本料理店啊!但是感覺不若林森北路○條通那一帶的感覺,比較摩登,也無燈紅酒綠感。走了幾步,便見到這家窗明几淨的雲南料理店。 雞肉、牛肉料理都不錯。只有蕨類的料理讓我吃不慣,雖然不辣,卻覺得味道很怪。湯的料真不少,喝了一碗就覺得撐了。這家的菜算是很紮實,吃個三四道,胃就滿了。 雖然現在比較愛吃鹹的食物,但甜點炸酥包上來時,我還是忍不住食指大動。吃了白糖和豆沙兩種口味,偏愛加了芝麻的前者。我想應該有用豬油吧,不然聞起來不會那麼香,外表還像麵皮疊上去的。還有差點以為是蝦餅的乳酪餅,可以灑鹽或灑糖在上面,但表皮似乎沾不住那些小顆粒,糖一灑,通通掉到桌上了,只得吃原味,滿口乳酪味。 有人說這家的菜比雲南當地還好吃,此話應不差,尤其在得知二度去雲南遊玩的爸爸說好多人在當地又拉又吐之後,更覺得,還是在台北吃吧,而且當地物資缺乏,恐怕也不是想吃什麼都有的。而且這家的料理對我來說已經偏辣,只得頻頻灌啤酒了,雲南當地更是又鹹又辣,我的胃恐怕難以承受。 一位前輩剛好住在這條巷子裡,但他卻說從沒去過,事後聽我說不錯,便決定改天去吃吃看。他家樓下是日式燒烤店,衣服晾在後陽台,每天都得穿著一身燒烤味出門,他卻一口燒烤都沒吃到,讓他恨死那一帶了。而且遠企施工時,經常三更半夜還在施工,擾人安眠,再加上遠企兩座抽水塔24小時對著他家,讓他更覺得其中必有官商勾結,因此從不去遠企。即使我們逛那條巷子時,覺得挺有味道的,當地交通也算便利,當地的居民感覺卻大大不同。 地址:北市敦化南路二段265巷8號 電話:8733-3477、2732-6890

小歇一會

連續工作六天之後,即使休假一天,我還是免不了陷入某種反應遲鈍的狀態。 開始補進度注意其他事,然後驚覺某張紅帖已經過期,新郎新娘結完婚,度蜜月去了,我卻連個紅包都忘了:︴ 上週接到一通電話,像是猜謎般,問我知不知道她是誰。這應該不是最近一個月有打過電話給我的人,但就算是,好像沒必要非知道不可,基本電話禮貌的其中一項不是自動報上大名嗎?而且我在忙碌時,對於手邊工作以外的事,大抵保持腦海一片空白的狀態。但這位人士發覺我完全沒印象,而且很客氣疏遠地問他是誰,便二話不說就默默掛斷。至今我仍想不出來可能是誰,雖然覺得可能傷了別人的心,但我依舊對這種行為感到不解。 然後接連收到幾位長輩的請託,頓時覺得責任重大,擔子更重了。這種責任感真是把我害苦了。我已經過度工作近半年了,嗚。都怪SARS啦。雖然接到他們信的同時,我也知道自己現在做的事是有相當影響力和意義的。即便不接受他們的請託,我的每一個腳步依舊戒慎恐懼、如履薄冰。作為一個中介者,我無疑回到一種類似研究生的生活,但比研究生更接近人群,必須用更大的熱情擁抱這個世界,用更長遠的眼光看待每一件事,在專業和流行的天秤上拉扯著,在菁英和大眾品味中間思索著,在影響力和商業之間拿捏著,在效率和細活間謹慎著。同時覺知自己的幸運,在於在運用我過去累積的同時,從未中斷過我自身能量和知識的成長。 至於一些人希望我繼續的創作呢?就先無限期擱著吧,反正我也不急。有些事也不是急就可以完成的。反正,我的標竿不會是張愛玲,寧可是Michael Cunningham和Jean-Christophe Rufin那類。

寶貝,男人有205種脆弱

很快地把人二雄的新書《男人的205種脆弱》看完,覺得比王文華《寶貝,只剩下我和你》好看。王文華的那本書實在沒什麼看頭,一下就翻完。若有人被書背的那幾行字吸引,相信我,也只有那樣而已,書中的內容沒有更多了,千萬別買。 聽到我說把《寶貝,只剩下我和你》「翻」完,有人問我:「妳不是之前就看過了嗎?」老實說,王文華那些「週末心情派」的專欄文章在聯副刊登時,我每回一瞄到他的名字,就把視線移開,實在太雞肋了,沒什麼好看。因此看這本書時,把每頁翻一下的速度,剛好可以看完那頁,所以翻完也看完了。對於一個自卑卻表現自戀的男人,他的文字充其量只是虛張聲勢,欠缺內涵的。而且這本的欠缺內容到了一種令人髮指的程度,他週末生活的無趣,讓這些文章也一樣乏味,但這絕非台北、甚至台灣人的寫照。至於那些好像把他的私生活曝光的文字,更是虛張聲勢,買保險套根本不代表什麼,根本就是「為寫文章去消費」! 有天在人間副刊看到王文華又自以為是地寫那種解讀單身女性的文章,剛開始很想叫他照鏡子,看看自己是什麼德行。後來看到他竟然開始幫自己的書打廣告,頓時很想把中國時報揉成一團丟在腳下踩幾腳。這家報紙不只在新聞版面置入性行銷,連人間副刊、開卷這些版面都在打自家相關企業的廣告,真令人難以忍受! 至於人二雄的書,之前看過朋友轉寄來的 漫畫 ,因此對他的《愛失禁》有些感觸,即使對許多內容不能同意,但他的東西仍會引起我的閱讀興趣。至於《男人的205種脆弱》,其中〈8cm的幸福?〉是最讓我有感觸的,算是寫到男女感情的某種困境吧。王文華與人二雄該是同樣的脆弱,卻用截然不同的方式來表達,然而誠懇的文字還是比較吸引人的,因此王文華就閃邊吧。但是我仍不會花錢買人二雄這本書,即使只是一百多元,但是此書在書店是被包起來的,還是去借就好……

蔣宋美齡過世

中午驚聞 蔣宋美齡過世 ,雖然震撼感未若年長同事強烈,但還是勾起一些回憶。 蔣宋美齡 一直很遙遠,如同蔣中正始終遙遠地出現在課本的那一端,她們只比史記人物有多一點現代感而已。和許多人一樣,我也只能從媒體聽聞她。對於許多事,我非史家,也沒有政治利益,無法也不願做任何評斷。但在那六年的小學教育,以及之後和其他念不同小學的人的比較中,我會對她有些肯定,在於提升一定程度的生活教養。即使我曾經為了沒帶手帕衛生紙,怕被檢查到而緊張兮兮的,但習慣了某種生活,自然無法忍受條件更差的環境。所謂的條件,不是指物質,而是一種內在的「素養」。我到長大之後,才發覺從小念唐詩、背三字經千字文、大量閱讀等加強語文功夫,對我的幫助不小,即使現在聽來有些不可思議,我也早已忘記那段過程了。 蔣宋美齡過世,某個時代似乎也跟著結束了。

出差

出差到台南去,當天往返。 雖然是坐飛機,來回起飛時間不過比上下班時間稍早及稍晚,但仍十分累人,尤其是早起讓我感到痛苦。即使之前有人說:「不過就像是去台北萬華一帶嘛!」因為航程只有四十分鐘。 忙碌到根本沒空亂逛,讓我暗自叫可惜。 倒是很意外地被「招手」,對方還說要我「慎重考慮」。若是跳槽,薪水可以多個近萬,而且在台南市中心,周遭也熱鬧,百貨公司也多,工作時間穩定,附近的全新電梯套房月租只要五六千。聽來真誘人。工作幾年大概就可以買個房子。除了沒有金馬影展等藝術電影。但是,稍微冷靜想一下,如果這個邀約在五年後會比較好,現在暫時還捨不得離開台北。而且我才換工作沒多久。 台南變化真大,即使去年十月才去過一次。晚上逛了兩條成大附近的巷子,裡頭一堆歐式裝潢的餐廳。要是搬到台南,我大概會花上大半個月在逛這些地方,可能連住處都暫時不想整理吧。 連機場都是新的,感覺真好。於是繼續幫台南加分。雖然台南和高雄相鄰,但這兩個城市差異真大。 搭末班機回台北,發現機上全滿,一票老外,看來好像是北歐人。猜想是因為南科的關係。夜景很美,但也只是覺得很美。以前九二一後從南部搭機回台北,看到萬點燈火,非常感動,因為一個燈火就至少有個生命。在聽到各種悲劇、看到滿目瘡痍的照片、畫面後,從萬呎高空俯視的萬家燈火,讓我對世間繼續充滿希望。

水與火的纏綿

初見書名,很難不以為是新生代的羅曼史小說。但打開書頁,發現作者卻是中生代,書寫多年,寫的似乎也不是寫衛慧《上海寶貝》、棉棉《糖》之類的煽情小說,而且像聞人悅閱這種寫作乾淨、細膩(長相也秀氣)的作家會喜歡的,應該不差吧? 但是剛開始的閱讀並不順利,數度忍不住把書放下,心想,這種小說到底為什麼在大陸賣超過二十萬冊?剛開始覺得難看的原因,跟語文有很大的關係。池莉的文字讓我覺得「很大陸」,這絕非把簡體字改成繁體字就能解決。就像香港報紙即使用繁體字,我仍經常猜半天一樣。對於大陸很多用法,實在難以領教。我最受不了的,莫過於「披頭四(The Beatles)」變成「甲殼蟲樂隊」吧,那四人因此每次都在我腦海頓時化為四隻巨大的黑色蟑螂。 後來的閱讀障礙,在於情節。看到曾芒芒被趕鴨子上架,連續相親四五次,被周遭的人覺得「道德\行為瑕疵」,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地方不是號稱已經破四舊什麼有的沒的,怎麼還那麼保守?繼之是曾芒芒和高勇交往時,高勇的大男人及「文不對題」,讓我很想跟曾芒芒說,妳去找上海牌男人好了,如果上海男人像許多人說的那樣賢慧細心做家務任勞任怨不敢得罪老婆大人的話。可是全中國女性和上海男人的比例太不對稱,不是什麼好的解決之道。之後看到他們要辦結婚證的風波,更覺得荒謬,比資本主義社會還麻煩。頓時覺得池莉的小說有種隱而不顯的反諷,雖然功力遠不及韓少功那種隱晦到許多人都看不懂的小說。而且這本小說提了許多政治現象,好比老共領導階級打下江山就「進城了」(沒啥了不起,民進黨執政後也「進城了」,從這點來看,民進黨和「中共」比較像,而不是國親和「中共」相似),還有對六四的描寫,不過是兩個數字,但都不寫出來,就像唐曉白導演的電影「動詞變位」,男女主角經過天安門廣場就無聲,隱隱控訴一些現象。 池莉用「文不對題」和我之前批評人的「中文理解力太差」說的是同一件事,但她的用法精簡許多。其實這個故事還有幾分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的味道,高勇把曾芒芒當「結婚對象」,而真正感興趣的女人則不登婚姻之堂。 在看了超過大半本之後,閱讀才隨著曾芒芒的自我發現、女性意識提高,而順利許多。看到後來,一度以為書名是暗指曾芒芒和常聲遠,最後才發現這是一本可算是女性意識小說。即使開放結局仍讓人認為曾芒芒沒放棄感情這一塊,而是用自己的方式面對真正的感覺、面對自己,但

身在江湖

「同業是最嚴格,最挑剔的。」朱天文在印刻文學誌創刊號的「朱天文凝視」專輯中,對舞鶴如是說。 下午拎著包包走去和同業談事情的路上,覺得好疲憊,眼皮沈重,有機會就打呵欠。即使前一天休假,但也沒閒著,依舊為工作而做了一夜的功課。看來是有成效的,至少,這位比我早入行近十年、在國外華人圈小有名氣(即使這種名氣是因為華人圈太小,但跨越的國界也夠大了)的同業,覺得我的功力不錯。資深的同業前輩就像最敏感的探針,妳有幾分火候,一測試便知。當然,探針也有品質的差異,即使年限差不多。 以前覺得做功課是基本的,功課一旦做了,接下去一切都可以心安理得。但在不同場合和其他人較量的結果,似乎並沒如此簡單,各人的天賦還是有差異的,有些人即使做過功課,怎樣都沒辦法上道。知道自己可以勝任某些事,做起來就更有責任感,做好分內的事是盡我對這個單調社會的一點心意。我向來都很敬業地對每個業務內容做過研究,像是還在寫論文,好似醫不好的學術職業病,忍不住搬到職場上來。原本會把我認為重要或有意思的部分另外列一份,事前再瞄一眼。現在責任感越大,工作量亦加繁重,因此經常省下這些功夫,隨機應變的成分佔去大部分,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能面不改色地繼續談下去,直到完成。 身在江湖,總有些行話。不管是說,還是聽。自然要去分辨的,其實多半是不在意,待的越久越不在意,因為有些人是要討歡心、討好處,更多人是根本不足一提的,那麼,他們的稱讚,就更不算什麼了。倒是同業的話,讓我可以有幾分可以欣慰的,即使許多同業前輩追求數十年或一輩子才拿到或拿不到的某種認證,我早已在入行前取得。雖是一時的幸運,也是早先放棄許多才換來的,一得一失,人生循著一定的韻律進行。 「少年得志大不幸」曾經很短暫地想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然後覺得跟我無關,便丟開了。在這樣普遍欠缺標準、欠缺辨識、欠缺信仰、欠缺自制、欠缺上進的時代,得志的少年可曾多過?大眾善於遺忘,而旁人也從來不會對這些人有什麼優待的,說不定免不了要閒言閒語酸葡萄幾句,而生活依舊得進行,條件從來只有更加艱困,而沒有因此變得容易的。 對我來說,人生次序早已和絕大多數人不同,也不在乎那些同輩的人在意的事了。我只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只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其他就不關我的事了。即使別人認為這種好似有些孤絕的態度在二十多歲的年齡,似乎早了些

遺失的法文

這幾天忙著跟一個法國在台單位聯繫,第一次發現在台灣也有「異國情調」。 其實所謂的異國情調就是,幾乎沒法開口講話,就像從前我在瑞士的感覺一樣。第一次的時候最嚴重,雖然從前學過一年的法文,還聽得懂merci、au revoir,可是就只能睜大眼睛微笑。而且當時完全沒心理準備會碰到這樣的狀況。 真正要跟我交談的人和我交換名片時,我發覺雙方都有些緊張。學過法文的台灣人不知道怎麼開口,學過中文的法國人也不太敢講。好在還有人可以翻譯。 只是,之後收到email,編碼是西歐字母,內文是英文,對方若有中文,必定是在word夾檔,頓時以為跟在外國的友人通信。該單位的電話更讓我有種錯覺。每次打去就聽到一串法文,幾乎沒聽懂,只好說「Bonjour,請找某某。」某某卻是英文名字。 我要見的大人物終於來了。見了他,反而不緊張。出門前因為太匆忙,根本來不及把從前的法文課本找出來,複習一下基本對話。 雖然他這些年為世界、為人類做了那麼多有貢獻的事,可是一點架子都沒有。跟一般人認知的堅決不說英文的法國人不同,如同我的法文課本名稱,他是「Sans Frontieres」的,不但很親切地用英文跟我聊幾句,還問我要用英文跟他交談,或者我說中文,法文翻譯再做中介。我選擇後者,因為有些東西還是用母語比較容易表達。他也數度說希望自己能用中文說,這樣溝通更容易。如果可以,我多麼希望可以用法文直接和他交談啊! 最後閒聊時,跟他提到我曾學過一年法文,但幾乎忘光,他一副真可惜的表情。 於是讓我更加後悔,後悔自己把法文丟得那麼快。而且那一年我可是花了不少時間和力氣在校內、校外修呢!對一個高一學過,但光是字母就學了大半學期還不太會唸人來說,師資實在太重要。小五學英文、高一學法文時,碰到都是大學生老師,他們不太懂教學,差點毀了我的學習興趣。好在我的語言學習能力不算差,後來碰到良師,勉強可以補上。 也因此,當長輩知道我學過法文時,尤其我在考進公司時,英文算挺高分,兩次面試都有上司說我的英文好(我聽了暗地覺得汗顏),更讓他們覺得我應該不要放棄法文,而且人生未知太多,說不定隨時都會用上。甚至有長輩要幫我出法文學費,但卡在現在工作需要機動性,除了預定的工作行程,三天後的事都不敢隨便答應,實在沒膽量去上法文課。我萬萬沒想到,這麼快就碰到應該用上法文的狀況。 一個現在駐歐洲的前輩,

一則華盛頓郵報的報導

雙十國慶前,華盛頓郵報說陳水扁「不會向美方的壓力屈服」,急得總統府趕緊跟華盛頓郵報澄清,說陳水扁不是這個意思,沒有這樣說。雖然幾天後陳水扁接受該報專訪,暗指「中國暗助國親」,讓國親兩黨大罵陳水扁。但我疑惑的是,喲,原來總統府那邊也看華盛頓郵報? 去年九月,吳淑珍訪美,鬧了一堆風波,除了安檢,還有批評蔣宋美齡是獨裁者夫人,另說「我聽說她的英文比中文還好。」感覺實在是另有所指。我這種「脈絡分析」被某網路白爛說是幻想,但吳淑珍對蔣宋美齡的敵意實在是大家都看得出來。我很同意台大政治系教授石之瑜在2002.9.24聯合報的民意論壇說:「吳淑珍需要靠批評宋美齡來建立自信,宋美齡則不需要批評吳淑珍。」 根據一個美國外交官夫人的說法,吳淑珍在美國引起的糾紛不僅於此,其實不只華僑,也讓很多美國人看不起她,因為很多美國人都知道蔣宋美齡在抗戰時期呼籲其他國家首領對抗日本帝國主義而解救中國。至於美國國會,更不會再讓她進門了,因為她的言行舉止太過份,毫無章法及禮貌可言。吳淑珍參訪羅斯福總統紀念館時,遠遠地看到有面牆是正面的蔣宋美齡和側面的羅斯福總統的巨幅合照,便要求繞過。華盛頓郵報當時便以頭版照片報導此事。第一張照片就是這面牆,下面有行字說明:「這是吳淑珍不想看到的照片」。然後第二張是「吳淑珍要求合照的照片」,背景是甘乃迪夫人等幾位美麗美國夫人的倩影,而這面牆前是吳淑珍坐在輪椅前手舞足蹈,以致於手腳部分模糊,照來像數個圓圈。嘴巴也因為說話或叫嚷而模糊。聽了之後,在場的人紛紛忍不住笑出來。我當時才明白,為什麼漫畫裡常把跑步中的人的腳畫成圓圈。此事國內媒體全無報導,甚至有許多媒體稱讚這是「破冰之旅」。但聽了這位美國外交官夫人說了之後,我們只能嘆息。 這些人多麼在意被外國媒體報導,可是他們多不在意自己的言行恰當與否。成天只會說「中共打壓」,可是分明是他們自己打壓自己。要建立自己的聲望和國際知名度,實在不需要靠批評別人來達成。為什麼他們只在意一些極為瑣碎的事,好比使用的語文、國號等,卻不表現出讓人尊重的樣子?什麼時候,他們才會瞭解,不只是語文要跟國際接軌,態度更要跟國際接軌啊!

世故 Vs. 尖酸

總算終結這禮拜在工作上前所未有的大挑戰,也順便清理一下心靈垃圾。工作上忙碌,人際上憤怒,大概是本週總結吧。 總覺得這些都是給我的挑戰,至於人際上碰到令我憤怒的事,姑且當作消災解厄吧,算我倒楣,認識不該認識的人,而且沒及早抽身,雖然離開已久,還會被瘋狗咬到。 前幾天碰到一個大學同班同學,他是我向來認為最怪的大學同學。果然,他見到我之後,就講了很多怪里怪氣的話,讓我哭笑不得,可能罵了好幾次「神經」或「瘋了嗎?」。這位原本以為在八卦媒體工作的同學,當初就以進軍八卦媒體為第一志願。第一份工作投履歷就鎖定目標,剛開始沒被錄用,他自己說還在履歷「爆料」。 當時香港媒體剛進軍台灣,但沒有接觸,我根本不懂什麼叫「爆料」。約略聽人解釋後,還是不解,他是男生,個人的經歷有什麼好爆料?他又不可能報上自己的三圍,因為一副竹竿樣。 這回,他跑過來說:「我忘記妳的名字,只記得妳叫Debby!」我本想說:「這樣就算知道太多了!」後來還是給他一張名片。之後他的邪言歪語開始出籠。他原本就如此,其實跟他去過八卦媒體,又跑去拉斯維拉斯賭博其實沒多大關係,因為什麼樣的人就會做什麼樣的事。他先是說敝公司很不錯,高估我的薪水和福利,輕鬆化我的工作和職責。這也就算了,接下來說我可以拿識別證可以這樣那樣,根本都不是我知道或想過的事。就算我知道,也不會去作。在這個所有事情都會平凡化的年代,我並不想讓我的相關事物都變得如此廉價。而且,就算我沒沒無名一輩子,也不會去做這種討人好處的事,省得以後被人抓把柄或說話。還沒完,知道我的工作後,他要我去幫他要這要那。真是開玩笑,我自己都沒有非工作所需的東西,根本不接受往來業務對象的贈與。而且,若那樣就成了我們在學校時批判的對象,何苦知道一件不該做的事,還去做,變成人格分裂?更何況,我和他一點都不熟。對於熟朋友,我都不會開得了口說這些,更何況是不熟的人?當下真後悔把名片給他!省得怕他拿去亂用。 只能認栽了。因為母系的特殊,讓大部分的人很容易走上兩種極端,即使其他系所的人也會,但我特別能體會跟我有類似經歷的人怎麼變成那樣。不幸的是,我即使避免自己變成那樣,還是要跟他們打交道,而且總不免被這兩種人氣到大動肝火,怒不可言。 這兩種人分別是世故而俗氣,以及尖酸而刻薄。前者極為功利,以為人脈是一切。總

對生命的穿透力

不只一次聽到一些人對另外一些人的論斷,而且事後證明其正確性。經過長久的觀察和瞭解之後,我明白這種不叫「算命」,而是對生命的穿透力。有這種能力的人十分稀少,雖然我至今前前後後碰過的大概有五個,也只有這麼幾個。 讓我覺得最厲害的,莫過於某知名小說家。她才認識我沒多久,就說出許多我的多年老友都不知道的事,把我嚇了一大跳,發覺她的觀察力超乎常人,難怪可以寫出那麼好的小說。 之後有位長輩,碰到我便耳提面命,一副我以後總要做點跟常人不一樣事,態度非正確不可,還拉拉雜雜地說了一堆。剛開始我總會找例子,想要證明他的說法未必可信,沒想到他又引經據典,加上實例,這下我暫時無話可說。 漸漸地,我明白其實人一生會遭遇的問題不過那幾種組合,就像星座有十二個,紫微有十二宮等,其實說明人生的問題不外乎自己、父母、夫妻、子女、人際、住所、遷移、功名、利祿、疾病等等。而有穿透力的人,往往可以從小觀大,從一個人累積的應對進退態度,觀察一個人的胸襟、教養、內涵、學識、態度,以及這生可能面臨最大的問題。其實有些江湖術士說的,有些就是對一個人的觀察而已。 觀察有多難?說難不難。但背後除了幾分對人生的穿透、一些靈性、一點靈巧、有種天賦,不外乎就是見多識廣之後,對世間人際的體驗了。

物以類聚

從朋友或交往的人觀察一個人,是個認識人的好方法,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準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磁場,氣味不相同的,打八個竿子也打不著。這或許是我看韓秀《玫瑰剛露尖尖角》,以為她家附近住的都是能人異士,但她搖頭說只是普通人罷了。若他們真是普通人,那麼很多人都只能用「庸俗」形容吧。有識貨的普通人嗎?若非韓秀是那樣有稜有角、明是非、愛憎分明、知書達禮……,她遇到的也不會是這樣的「普通人」吧。 想起有回,有人說他大學曾作弊,不但毫不覺得羞恥,還加以合理化,當下我在一旁聽了心都涼了。念爛大學無妨,覺得母校是學店無妨,但態度要正確。我無法忍受一個人作弊之後,竟然顛倒是非,自我合理化,於是之後的割席想來也是理所當然。我沒辦法和我看不起的人做朋友。若虛假的社交要忍受這一切,我寧可不要。妙的是,我認識的一些人,也都是這樣。

小丸子十週年

無意中看到小丸子十週年那集結尾。可能是重播,但我沒看過。 當小丸子捧著遺忘可能有一週的便當時,我突然想到,好熟悉啊,我好像有類似的遭遇(黑)。 但是,小丸子播出十週年後,小丸子依舊是三年四班。我卻早已不是。

閱讀與本週推薦

這些日子以來,常常被長輩詢問意見,他們不外乎需要一些瞭解「大眾」或所謂「年輕人」的看法。待我說完,他們往往又說:「問妳不準!」讓我一時無言以對。不過,我似乎大概不算所謂「現在的年輕人」吧,雖然外型常被人覺得年紀小,可是一開口就讓同年紀的人覺得老氣橫秋,話題搭不上。而且,多年前開始,我的閱讀品味本來就屬於小眾,在這方面,或許比較接近所謂「四年級」、「五年級」的挑剔與對粗糙文字的鄙棄,同時,我其實也知道,在對奇幻文學的愛好上,則是比較屬於所謂「六年級」的部分,因為年紀稍長的長輩是不看這些的。 自從有充足資源可以大量看書後,我更成為許多人諮詢的對象:「最近有什麼書值得看的?」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新書上架速度太快,而且一般人不太接觸不熟悉的作品。而我,則是有能力也有興趣多看看陌生的作品,同時也必須盡速「嘗鮮」。就像新上市食物的第一批實驗者,我必須在最快時間有個心得才行。當然,這些會問我意見的人,對我的「閱讀偏見」也心知肚明,不然大可追逐暢銷排行榜,而我往往也會先詢問這些人喜歡看什麼、原本讀哪些書,隨時隨地進行我對「大眾」閱讀的瞭解。許多人對我的工作擁有的視野感到羨慕,我對此則十分珍惜。因為,若只是出版社編輯、特定領域研究者之類,往往侷限於自己的工作,而我有相當大的餘裕可以綜覽全貌,瞭解整體狀況,細部亦能接觸。 於公於私上,我對好書的支持,向來不吝嗇,必定是大力支持。這也是目前工作使我無須人格分裂的好處之一吧。 那麼,本週該讀什麼?以下是我的選單: 因為這星期是諾貝爾文學獎開獎週,因此南非作家柯慈(J.M. Coetzee)的作品應該是首先列入書單的: 雙面少年\回憶錄\小知堂 麥可.K的生命與時代\小說\天下遠見 屈辱\小說\天下遠見 鐵器時代\小說\天下遠見 等待野蠻人\小說\天下遠見 獲得1991年諾貝爾文學獎,並且影響柯慈的葛蒂瑪(Nadine Gordimer)也該一讀: 我兒子的故事\小說\九歌 偶遇者\小說\九歌 這兩位關心種族、社會邊緣者的南非文學大師著作不算少,但會讀這些作品的台灣讀者不夠,使得出版社動作因此顯得保守,遲遲不敢引進更多。 因此在這個週末,特別介紹他們。至少希望看過他們名字的人會多一點。 (寫的感覺好像「黛比之音」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