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亦舒讓人冷

前些時日開始讀起亦舒的小說,陸續看了六本。第一本是《我的前半生》,光看書名,以為是她的自傳體散文,讀了第一頁,才發現是小說。若要說她寫的是愛情小說,我不會認同,因為愛情在她這幾本小說裡,都沒佔很重的份量,我倒覺得像是成長小說,而且好幾個男主角\女主角都是中後段才出現,已經看了超過1/2的篇幅了,女主角的真命天子才緩緩出場,反倒像配角,我因此花了些時間適應她的故事,另外也因為她的句子有時讓我有讀西方世界翻譯小說的感覺,不得不讀讀停停。

亦舒筆下的女主角常有極強的自尊,強到有時到了驕傲的地步。這是我覺得中國大陸把《我的前半生》改編成電視劇改失敗的原因。因為在電視劇裡,女主角上半場對抗先生的第三者,下半場她和死黨的男友有了感情,自己成為第三者。我沒興趣看這齣改得面目全非的電視劇,因此也就不多說電視劇的部份。其實在小說裡,女主角羅子君離婚後,要是想要荒唐洩憤,或者重新找個有錢的男人結婚,都沒問題,但她沒有讓自己隨便,也不著急,儘管夜深人靜時,她也會寂寞。她靠著好友的幫助和新培養的興趣,慢慢度過那段最艱難的時光,把自己整理好了,後來遇到一個合適的新對象,那時連她醫生前夫都想回頭了。

這本小說裡,有三個女配角,可做為不同類型女性的參考。一是女主角子君的妹妹子群,喜歡找洋人男友,夢想嫁入豪門過好日子,但現實不盡理想。另一則是女主角的多年好友唐晶,事業有成,獨立自主,不需要男人來提供她的物質生活,因此很長時間都是單身,不過最後也覓得良君,共赴他鄉。三則是女主角前夫的外遇對象辜玲玲,曾在演藝圈待過,但不美也不是大明星,因此選擇靠男人。她的前夫不能提供很好的物質生活,就勾搭上女主角的醫生前夫,然後討好醫生的父母等,想盡辦法拆散女主角和她前夫的婚姻,成功上位。但女主角的醫生前夫再婚後看到女主角的轉變就後悔了,若不是女主角沒興趣吃回頭草,這個第三者可能最後也是一場空。

這樣的布局,在現在來看,並不算太突出。不需要亦舒的提點,我輩有獨立自主、不靠男人觀念的女性,應該比上一輩、上上輩多許多,不然現在的結婚率也不至於如此低。就算是上一輩從小受過傳統教育,沒被太多女性意識薰陶的人,碰到惡夫,也是會成長的。像是以前的邵氏女星蕭瑤,在當紅之際走入婚姻,但經歷被印尼先生家暴,多次逃家,逃出那段婚姻後,她就希望女兒能晚婚些,好好發展自己的事業。



若要說子君跟很多我所知的離婚女性有什麼不同,大概是她的「母性」在離婚後就變少很多,離婚後跟她之前幾乎算溺愛的兒子變得很少接觸,似乎也不太關心在意,因為她忙著自憐、工作和談戀愛,母親這個角色在離婚後就稀釋到不到兩成。亦舒筆下的香港女性多半是生活富裕的那種上層階級女人,生了小孩有保母和傭人幫忙帶,媽媽就像清朝宮廷的后妃一樣,有心情才去理小孩似的,跟小孩總是有種距離。或說她們也想效法英國的上層階級,喜歡把小孩送到寄宿學校,小孩還沒18歲,就不常在身邊。《你的素心》裡難得有個中下階級、為生活所苦的單親媽媽家華,但她的生活有餘裕之後,也是把女兒送到寄宿學校去。我不明白這是亦舒個人的偏好,還是香港普遍的現象?現實生活裡,許多單親媽媽都是帶著孩子的,她們的生活如戰場,要謀生活還要顧及子女的身心,遠遠不如子君那樣順利輕盈。舉一個也是超級早婚的例子,范曉萱的媽媽在17歲生她,19歲變成單親媽媽,靠唱歌扶養她,她們母女的故事和《我的前半生》就有很大的反差。

偶然間看到香港媒體多年前報導亦舒19歲時生下的兒子蔡邊村,在他11歲後,就再也沒見過亦舒,然後在44歲時,拍了一部電影,想要找他的親生母親,想問她許多問題。報導裡引了一段亦舒短篇小說《媽》的文字:「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讀來讓人瞠目結舌,這是一個超級冷血、自我中心的母親才會說的話吧!這裡頭完全沒有愛。後來又看到有報導,一個疑似為亦舒的帳號,在亦舒被指責遺棄兒子後,同樣貼出一段在短篇小說《媽》的文字:「小寶,相信我,我是愛你的。我懷你的時候是那麼年輕,但是我要你活着,甚至我親生的母親叫我去打胎,我不肯,我掩着肚子痛哭,我要你生下來,我只有十八歲。」然而,我認為這是答非所問。蔡邊村在意的是,在他11歲以後,他媽媽都避不見面,到底還在不在乎他,愛不愛他。我相信亦舒在生他時,是愛他的,因為那時她在一段愛情裡,但她離開那段愛情後,還在意自己的親生骨肉嗎?這答案恐怕是傷人殘酷的,否則她不會三十多年對他不聞不問,還被港媒說是怕兒子來要錢,然後在被兒子公開詢問、被他人指責時,貼出一段根本不相關的答案來故弄玄虛。看來亦舒就跟她筆下的子君一樣,愛自己勝於其他。難怪我總覺得她寫的愛情都沒什麼溫度,讀來冷颼颼的。

而她的《愛情慢慢殺死你》是她的低溫愛情小說代表作,這本是寫愛情暴力的社會愛情小說,當中有滿滿的負能量,說是能量吸血鬼也不為過。【以下有雷!】這本書寫的是跑家暴新聞的記者朱禮子採訪多起家暴案,後來在家暴婦女庇護所認識一名非常霸道的醫生,陷入熱戀,甚至訂婚,但那醫生其實就是有暴力傾向的恐怖情人,在一次醫生恐怖的失控後,朱禮子趕緊逃出國外,解除婚約。但她回國後,發現前未婚夫另結新歡,她便藉故結識前未婚夫的新女友,跟蹤她,並匿名發警告信。後來她才知道原來自己是家暴案的受害者,需要心理治療。

當我讀到147頁「書桌上有一張禮禾與禮子合攝照片,一直放在電腦旁邊,此刻平放,銀相架上插著一把冰鑽,直刺在相中禮子的頭上。禮子一看,眼前發黑,那人恨至深力至大,冰鑽插通照相架子直透桌面,牢牢釘在桌上!」覺得恐怖至極!不只是因為這段文字,同時因為想起港媒說亦舒跟岳華交往時,要是看到他跟鄭佩佩的往事被媒體報導,會把他的西裝剪爛,有次還把刀插在他睡的那張床的心口位置!就這來看,亦舒本身就是個恐怖情人!所以這本書不只是單純的師太說教小說,恐怕也在某程度揭露亦舒自己。

這本小說和其他多本一樣,女主角有富裕的媽媽,也有多金但風流的爸爸。這個模式不斷在亦舒小說裡出現,讓我不禁好奇,究竟她寫的是自己家族的狀況,還是她朋友的狀況?
有錢的家族問題多。《你的素心》裡,亦舒就繞了一大圈寫了一個心機深、充滿仇恨的富家女伍福怡,她和她的外婆簡直就是恐怖的復仇女二人組,所以男主角才嚇到回頭去欣賞他本來沒特別喜歡的鄰家單親媽媽。但那是真愛嗎?

有讀者說亦舒總在小說裡要女性獨立自主。但我讀了她好幾本靠家裡的富家女小說。《新女孩》裡的田新雖然有工作,但自知沒靠家裡的關係沒法做生意,便折腰去求大哥,後來她的愛情也是家人暗中佈線成就的。《有你,沒有你》的女主角似乎有嗑藥問題,記憶常流失。古人有黃粱一夢、南柯一夢,整本小說像是維真多夢,每回夢醒時,她都不知道之前發生什麼事,只能被動地順著生命的潮流往前走。所幸都是好事。這大概是有錢人才有的好運。若貧窮女子有嗑藥問題,可沒那麼簡單。之前讀到一個故事,一個離婚女子收養三個小孩,全是同一個女性生的,但他們爸爸不一樣,而那個生母顯然有嗑藥問題,每隔一年生一個小孩遺棄......

《露水的世》的大巧生來就是被期待很廢的:「佔一間海景辦公室寫寫信聊聊天,又有秘書聽電話,一邊學習一邊看風景,可是祖父說人一與錢財廝混,便變得惡濁不堪,尤其是女子,學得粗魯尖刻,故他孫女萬萬不可學做生意,留在家待嫁最好。」但不幸的是,她心儀的表哥從事考古業,在外頭條件非常刻苦的地方弄得髒兮兮不說,身邊還有一票跟他有相同興趣的美女,他住的地方也髒得嚇人,尤其是洗手間:「沒有衛生紙,座廁一圈黃色汙漬,藥櫃鏡子上全是肥皂印,磁盆裡還剩鬍渣」。這本小說讓我想到,在我看的這幾本亦舒小說裡,女主角為她們心儀對象做得最大付出,就是去看他們,此外似乎就沒了。相較之下,喜歡她們的男性,付出的似乎還多些。

《有時他們回家》裡的子成是另一個生活簡單順利的富家女。雖然這本是亦舒少有的談戰爭之作,但整本讀來仍顯得輕,因為感覺是富家女遙想戰地的不切實際之作,若由黃碧雲來寫這種戰爭題材,應該會沉重地讓人難以卒讀。她當中有次突然浪漫地跑去戰地,也是想見她從書信往返中慢慢有好感的男性,但到了戰地才知道他身體有殘缺,且已死亡。這本常讓我覺得奇怪的就是那句「有時他們回家」。這本書要講的兩種「有時他們回家」,一是戰地上的軍人有時客死異鄉,回不了家;另一是應子成爸爸那樣,有時回家,有時花天酒地,外頭另有女人。但我覺得前一種狀況應是「有些人回家,有些人回不了家」。若用「有時」,那主詞應該是同一個,那就不對了,因為他們沒有選擇,不像應子成爸爸那樣高興怎樣就怎樣。

亦舒寫了兩百多本小說,就算是網路寫手,大概很難有這種量。她的題材甚多,不過難免有情節重複的時候。像我至少讀到她在三本小說(《有你,沒有你》、《露水的世》和《新女孩》)裡寫到剛出生的男嬰有八九磅,直接可上學或幼稚園。例如《有你,沒有你》第233頁,「嬰兒順利出生,胖小子重八磅,醫生笑,『你明日可去上學。』」我看到有讀者寫到她以前寫女寶寶都說是「安琪兒」,如今她女兒年紀不小,那這些一出生有八九磅,可直接上幼稚園的,是她外孫嗎?

每次讀亦舒的小說,難免覺得進入失溫狀態。現在已經快進入冬天,不能再讀亦舒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基因檢測發現我的配偶是我表親

前不久看到一個 新聞 ,一對目前結婚十七年、有3個小孩的夫妻,在結婚十年時做了基因檢測後,才知道他們是表兄妹。我後來再查一下,發現這種狀況並 不 罕 見。 我們家的基因檢測結果,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小孩的爸爸媽媽是我們沒錯,沒有從醫院抱錯任何一個小孩,小孩共享50%的基因也沒錯,直到我發現某人出現在我的表親列。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數目的表親,以我的最多有1501人,以關係近遠排序。我看了前幾頁之後,突然有點不耐煩,想看一下最後一頁的表親是多遠的關係,點下去之後,赫然發現最後一個是某人!上頭顯示他是我的遠親,共享0.08%的基因。在他前面的一個表親是住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共享0.13%的基因,是我的fifth cousin,照中文說,就是十二等親。所以某人比十二等親還要遠。 公婆知道後,非常意外,因為不覺得我們兩家會有關係。我爸那邊的祖先是清朝乾隆中葉176X年來的,而公婆都是1949年來台灣的。公公問我,我們家族在遷到廣東前住哪?我也想知道,但我家族譜只有在粵東的來台前地址。好吧,那大概兩百年前是一家,也許兩家有人通婚了。畢竟閩粵贛交界處是客家原鄉,或許我們祖先從北往南移居的過程中有經過公婆某一家的家鄉? 高中生聽說我們是表親,感覺非常不適。我跟他說,照中華民國民法,六等親內不得結婚。我們已經超過兩倍,非常遠了,遠到上面好幾代的祖先都互不認識,沒有法律問題。至於美國,很多州規定first cousin不得結婚,如果結婚,婚姻無效。但加州是允許first cousin結婚的。Distant cousin沒有任何問題。 照我們兩家過去看似沒有交集的歷史,居然最後有血緣交集,那夫妻兩家都是久居台灣的人,是表親的機率應該大很多。在我研究我的血液疾病時,看到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的陳振文醫生 說:「這可能是客家人的民族性較團結,也很少和外族通婚,因此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較容易保留下來代代相傳,而苗栗縣多為客家族群,相較下盛行率也較高。」就我所知,我的最近兩代都是客家人沒錯。雖然我的兩邊家族有若干人的確世代住在苗栗,但美國醫生說我的貧血不是海洋性貧血,我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聽說有婚前篩檢,但沒當一回事。現在覺得婚前的基因檢測其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跟配偶是否有有問題的隱性基因,一旦它們結合變成顯性基因,問題就嚴重了,例子之一是歐洲皇室...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Blogcn排行

用 Blogcn 超過一年了,說來慚愧,除了跟系統有關的部分,其他的幾乎沒什麼研究,其實就連系統也不算摸得很熟,因為Blogcn的網頁編輯語法和一般html語法還是有別(所以每次都要特別編輯,不能從別處複製)。因為「BLOGCN專欄」這詞出現在 留言版 上,於是到處看看,探個究竟。 先前無意中發現這個Blog被列入「 「原創文學」精品排行 」,但從來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當時排行約在十名左右,不過最近直直往下落,前次看到成了16名,現在已經是23名了。可並沒很在意,因為我壓根都沒找人來這裡衝人數,我向來隨意,高興寫就寫,有人要看便是,不看也不妨礙。我做想做的事時,從來也不喜歡呼朋喚友,或到處打廣告,即使知道這是一個行銷的時代。我也沒有特別經營所謂的文學,如果是當初設定的分類所致,那恐怕是一場誤會,因為我當初不知道要設何種分類,隨便選了一個,或許應該改成「個人空間」。而且,做為一個台灣的Blogger,總覺得很多人想在BLOGCN曝光,而我只是把這當書寫平台之一,所以如果有人要這個機會,讓出也沒什麼不可。 無意中又點到「地區分類」下面的「Blogger分佈圖」,選了「 港澳台 」,這三個地區的blog總數竟有891個,高於寧夏、西藏、青海,不是排名最後。我的目前位於第二個,放眼過去,其他多半用簡體字,看來還是以港澳為主。難怪上次我莫名其妙地被某不認識的台灣blogger質疑為何要用Blogcn,因為許多台灣人基於種種理由,不願用Blogcn,偏偏我是例外。那是一個無聊的問題,因為我同時用英國、美國的blog系統,但不會有人質疑,即使這些國家的系統也不好用。每個人選擇自己所要的,不想用就不要用,我不明白這有什麼好質疑別人的。 逛到 電子期刊 ,發覺這個嘗試比明日報新聞台想做的更多、更多面。 中國博客首頁 其實有部分的呈現,只是我向來懶得點進去。改天有空再看看內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