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日開始讀起亦舒的小說,陸續看了六本。第一本是《我的前半生》,光看書名,以為是她的自傳體散文,讀了第一頁,才發現是小說。若要說她寫的是愛情小說,我不會認同,因為愛情在她這幾本小說裡,都沒佔很重的份量,我倒覺得像是成長小說,而且好幾個男主角\女主角都是中後段才出現,已經看了超過1/2的篇幅了,女主角的真命天子才緩緩出場,反倒像配角,我因此花了些時間適應她的故事,另外也因為她的句子有時讓我有讀西方世界翻譯小說的感覺,不得不讀讀停停。 亦舒筆下的女主角常有極強的自尊,強到有時到了驕傲的地步。這是我覺得中國大陸把《我的前半生》改編成電視劇改失敗的原因。因為在電視劇裡,女主角上半場對抗先生的第三者,下半場她和死黨的男友有了感情,自己成為第三者。我沒興趣看這齣改得面目全非的電視劇,因此也就不多說電視劇的部份。其實在小說裡,女主角羅子君離婚後,要是想要荒唐洩憤,或者重新找個有錢的男人結婚,都沒問題,但她沒有讓自己隨便,也不著急,儘管夜深人靜時,她也會寂寞。她靠著好友的幫助和新培養的興趣,慢慢度過那段最艱難的時光,把自己整理好了,後來遇到一個合適的新對象,那時連她醫生前夫都想回頭了。 這本小說裡,有三個女配角,可做為不同類型女性的參考。一是女主角子君的妹妹子群,喜歡找洋人男友,夢想嫁入豪門過好日子,但現實不盡理想。另一則是女主角的多年好友唐晶,事業有成,獨立自主,不需要男人來提供她的物質生活,因此很長時間都是單身,不過最後也覓得良君,共赴他鄉。三則是女主角前夫的外遇對象辜玲玲,曾在演藝圈待過,但不美也不是大明星,因此選擇靠男人。她的前夫不能提供很好的物質生活,就勾搭上女主角的醫生前夫,然後討好醫生的父母等,想盡辦法拆散女主角和她前夫的婚姻,成功上位。但女主角的醫生前夫再婚後看到女主角的轉變就後悔了,若不是女主角沒興趣吃回頭草,這個第三者可能最後也是一場空。 這樣的布局,在現在來看,並不算太突出。不需要亦舒的提點,我輩有獨立自主、不靠男人觀念的女性,應該比上一輩、上上輩多許多,不然現在的結婚率也不至於如此低。就算是上一輩從小受過傳統教育,沒被太多女性意識薰陶的人,碰到惡夫,也是會成長的。像是以前的邵氏女星蕭瑤,在當紅之際走入婚姻,但經歷被印尼先生家暴,多次逃家,逃出那段婚姻後,她就希望女兒能晚婚些,好好發展自己的事業。 若要說子君跟很多我所知的離婚女性有什麼...
黛比,青春歲月在台灣度過,前中年期移居美國。 自從成為人母,過去的風花雪月俱成往事雲煙,親職生涯使人忙碌。 現在力求在小孩與個人興趣間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