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Q艙的新航機票太過熱門,就算提早一個月訂,只能排到候補,旅行網站無法開票,我也不會想買馬航的機票。許多人對馬航的評價只有四字:「非常便宜」,除此之外,沒什麼特別好的。而我第一次出國,就是坐馬航,從亞洲飛歐洲,非從吉隆坡轉機不可,轉機時間之長,把便宜的優點扣分不少,因此後來都不想坐馬航。 某人去年底回台時,因為新航完全訂不到,只好坐馬航。馬航空姐服務之差,讓他說再也不坐馬航了。還想起從前出國很困難的時代,華航空姐往往是達官貴人的親戚,對客人總是一副:「你們憑什麼要我來服務?」的傲慢相,後來才有「華航以客為尊」的標語出現。馬航雖說企業化,但可能仍有類似的狀況,許多空姐說不定也是有背景的,因此對客人的態度,讓我覺得輸給新航等航空公司。 說便宜,其實在台灣的價格也沒便宜多少,這陣子的票價只差個幾十元,除非七早八早地在出發前21天訂到馬航特惠票。 到了機場才知道,坐馬航飛美國是要開箱檢查行李的,新航則不用。一對夫妻不知為何,手忙腳亂地在馬航櫃臺前開箱,露出一大堆的小孩衣物。她們那個大概只有兩歲的女兒,嚷著:「我要幫你們的忙!」從箱裡抓起一包香菇,把她手上的玩具塞進行李箱裡,再把香菇疊到她的玩具上。我這個外人看來,這個小孩似乎是越幫越忙了。 上了飛機,因為非假日,所以沒坐滿。我坐在C,左邊有兩個空位,本來可以躺下來大睡一覺的。但是沒及時躺下,從後面跑來兩個馬來西亞男子,一個坐在隔著走道與我相鄰的位子,他旁邊明明還有兩個空位,但他的伴不願意坐,叫我坐到窗戶旁,我拒絕,他因此坐靠窗的位子。我的悲慘11小時45分就從此開始。 大概因為便宜,這個機艙有不少父母帶小小孩。我至少看到3個是3歲以下的,一路上小小孩哭聲不斷,叫人很難睡。而且我的正後方有個應該是馬來西亞華人小女孩,不到五歲,不時踢我的座椅,不然就是伸手亂抓亂摸,有時突然被她摸一把,讓我奇怪發生什麼事了。以前很羨慕那些很小就出國的人,但這次看了之後,深深同情那些跟小小孩同機的人。 更不幸的是,我左右兩方的馬來西亞男人總要隔著我大聲講話,好幾次在我快要睡著時,左邊那個會突然大叫一聲:「哈囉!」要空姐給他啤酒或開水,不要就是要跟我借過。不知為何,上次坐新航,碰到差勁的人是左邊那個不時在大家睡覺時開窗、讓強光射進機艙的台灣女人,對新加坡或印度人、馬來西亞人沒什麼特別印象,這次...
黛比,青春歲月在台灣度過,前中年期移居美國。 自從成為人母,過去的風花雪月俱成往事雲煙,親職生涯使人忙碌。 現在力求在小孩與個人興趣間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