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太幸運了!在San Diego Zoo看到熊貓寶寶

panda2.jpg「熊貓」一定是最近超級熱門的關鍵字。從扁陣營和台聯對熊貓的冷漠與抗拒而說出的許多好笑言論,到「超女」李宇春歌迷把熊貓嚇昏,再到日本民主黨黨魁前原誠司用「熊貓」代替「明星」形容高高飛起,然後重重摔下的日本網路創業者崛江貴文,熊貓簡直就是超級大熱門,所到之處必成話題,還沒到之處,也等牠成為話題。熊貓如果能人語,大概會說牠無辜:「是君心緒太無聊」,兩岸統獨干牠何事來著?我則想追憶我在San Diego Zoo看到熊貓的經驗。嘿,早在不到十歲的時候、藍綠對抗前,我就喜歡這種動物了,跟政治立場無關。

美國有四個動物園有熊貓,有兩個擁有不到一歲的娃娃熊貓,一個是華盛頓,一個在聖地牙哥。當我在加州得知這個消息,而且聽到熊貓剛生寶寶之後,眼睛立刻亮起來:「我想去聖地牙哥動物園!我要看熊貓!」


或許很孩子氣,但是就是想去。從前有人聽到我念什麼學校,異想天開地跟我說:「離動物園很近吧,有沒有常去動物園?」拜託,請把地圖攤開來看一下,木柵很大,沒那麼近啦!我從十二歲以後,就沒去過動物園。直到我喜歡的企鵝來了,才在研一的寒假,趁國中、小學生都開學的時候,跑去一探這種同樣以黑白為色彩基調的動物。結果聽到一群幼稚園學生和幾個年輕女生對著企鵝大喊:「哇!哇!哇!」分貝之大,躲在玻璃櫃裡的企鵝(有隻母企鵝被指責不孵蛋、有同性戀嫌疑時,我一度氣憤地寫篇文章抗議那些無聊人類)可能沒嚇到,我卻被嚇到了,最後用手指塞著耳朵離開。panda6.jpg

某個台北比LA冷的週末,我們出發了。路上陽光刺眼,我很後悔沒帶太陽眼鏡。一度停在太平洋岸看海鳥,旁邊還有幾個墨西哥人,讓人發覺距離墨西哥不遠了。

San Diego Zoo把熊貓當作特色,徹底到從大門口,就可以看到各種相關的圖形。從旗幟、看板、門票,甚至到可口可樂的販賣機,讓我一下車就開始拍照拍個不停。嘿,想賺熊貓的錢,就讓人喜歡這裡的熊貓,然後用各式各樣的符號淹沒人們,再設一個超大的販賣部。這些,San Diego Zoo都做了,而且園內到處是熊貓要吃的竹子,雖然不是此地氣候下會有的植物,他們還是很用心地栽植,那種精神讓人佩服。

我們買了可以做遊園導覽車和纜車的票,下了遊園車(要坐上層的右側,視線比較好),便直奔熊貓區,因為車子沒經過。一路捏著鼻子經過鳥區(全世界的動物園大概都有這類臭味)等,終於來到單隻動物佔用資源最多的熊貓區。panda1.jpg

或許一開始就預期這一區會有很多人,因此有較長的步道,讓民眾排隊等候。旁邊有各種標語,提醒人們輕聲細語,不要打擾、驚嚇熊貓,而來客的確發揮高度的公德心,安靜地排隊。也有不少教育性的看板,告訴人們熊貓的成長故事。

很快地進了入口,一隻大熊貓懶洋洋地趴在大石頭上,一動也不動。從我們進去到離開,牠沒改變過那個姿勢。難怪卡通趴趴熊要取材自熊貓啊,實在太懶了。後來看了資料,這隻應該是熊貓爸爸,叫做高高。大概是高高在上,不理小孩的意思吧。

貓熊區中央偏上方有個螢幕,寫著「Pandacam」,那是即時的影像,記錄另外一大一小,母熊貓白雲和娃娃熊貓蘇琳的動態。我們看到時,畫面呈現熊貓背對鏡頭,坐在像是書桌底下的地方,好像耍自閉。panda3.jpg

等我們繞個彎,更接近熊貓區前方時,母熊貓叼著娃娃熊貓出來了!這一幕讓所有人都面露欣喜,我們運氣真好!對於這種動物,沒有人能確定這趟是否能看到牠們,甚至是「動」作。而我們看到了!在這種狀況下,熊貓區還是很安靜的,沒人大叫或大聲說話,小朋友也是。

母熊貓像叼布偶一樣,把娃娃叼出來。娃娃熊貓可能跟小嬰兒一樣,頸部柔軟,除非是媽媽抱住,否則都是垂著頭。我很開心地拍了很多張照片,據說在四川拍熊貓,一張索價人民幣200元,如果要付這筆錢,我寧可在木柵動物園。不過,這次,某人付了門票給San Diego Zoo了。所以我一共拍了13張活生生的熊貓照片。熊貓區還有樂捐箱,如果有人願意贊助經費給園方,可以就近投入,硬幣也可。San Diego Zoo每年為熊貓保育工作捐獻一百萬美元,捐款可能用作於此。

panda4.jpg某人悄聲跟我說,聽說熊貓也是外貌俱樂部會員,但是每隻都是黑黑白白的,不知道牠們怎麼判斷美醜?熊貓界若有莊子,而且通人語,大概會跟我們說,「等你們當了熊貓就知道」。

由於熊貓區路線是固定的,就算再捨不得,也得移動腳步離開,讓其他來客可以看熊貓,我們看了那隻一動也不動的公熊貓最後一眼,就離開熊貓區。

熊貓區外頭有面牆,畫著拙劣的熊貓圖案,為了表示牠是中國來的,還畫了紅色的龍(很醜),和一張中國地圖,台灣也被列入,想必是中國大陸要求的。這就是軟性外交。panda5.jpg

出口外,有個告示牌是「A Cub's First Year」,是娃娃熊貓出生第一天到滿一歲的照片集錦,剛開始真的很像小老鼠和卡通趴趴熊的混種,越大越可愛。

然後進入全園最大的販賣部,整間都是熊貓的相關紀念品。玩偶、衣服、照片、明信片、帽子、杯子……看得我心花怒放啊,恨不得用小叮噹的縮小燈照一下,整間帶走……

走出去,連賣冰淇淋、飲料的都叫「Panda Cart」,用的是有塑膠熊貓頭的杯子。這裡昂貴用餐區的飲料杯上,也印有熊貓的圖案。還可以拿最沒用的penny,來壓一個熊貓硬幣。甚至有照相亭,可以拍自己的照片,然後選各種熊貓圖案背景,最後產生合成的熊貓與你的明信片。熊貓真是好生意,我由衷讚嘆,而San Diego Zoo經營得太棒了,木柵動物園園方應該來瞧瞧。

我本來想去拍熊貓與我的明信片,但是一堆家長帶著小孩在排隊,我無奈地離開,只能用penny去壓熊貓紀念幣收藏。我陸續還壓了北極熊、無尾熊和老虎等圖案,這是我終於發現penny可以派上用場的時候,到了遊樂園,一定要帶點penny和quarter(付壓紀念幣的錢)出門。panda7.jpg

後來到了第二特色—北極熊區,也有一堆小朋友和大人很愛,但相形之下,資源配置不若熊貓。同樣是San Diego Zoo的明星動物,都不免有不平等的情況,其他動物可能會向上帝大喊:下輩子一定要投胎當熊貓吧(這樣也好,熊貓就不會面臨絕種危機了)。

回家後,看了資料,原來娃娃熊貓是2005年8月2日才出生的,我們造訪時,才剛開始在大眾面前露臉。天啊,我們真是太幸運了。至於那個出生一天到一年的照片資料,可能是她那在2003年在美國出生的哥哥「美生」的照片吧。白雲早在1999年還生過女兒「華美」,華美已經回大陸傳宗接代,生了兩梯次。白雲看來是隻多產多福氣的熊貓媽媽,也有一說指她和「喜喜」1996到聖地牙哥,六年內只生華美,嫌她慢。看資料,美生應該還在San Diego Zoo,這裡應有四隻熊貓,我們看到三隻,其中有兩隻有動作,嗯,應該算夠幸運了,高興到快要飛上天,不必奢求看到四隻排排站(這畫面好像也挺怪的)。

panda8.jpg在網站上也可以透過Pandacam看到熊貓動態。同樣剛生寶寶,華盛頓的美香和聖地牙哥的白雲脾氣不太一樣。正當台聯立委為反對而反對,講了一堆可笑的反熊貓言論後,有位劉姓讀者投書到中國時報,提到她看華盛頓的pandacam:「剛看時還很新鮮,看了幾次之後,卻有點悲傷的心情,有點不忍卒睹,因為美香一天到晚不是在床上發呆,就是抱著寶寶在地上滾來滾去,讓旁觀的人深深的感受到了母子倆的寂寞與無聊。」

我看了立刻大笑。如果那是美香的生活,是熊貓的生活,做為人類,如何定奪這種生活是寂寞、無聊或悲傷與否?

那位讀者最後寫道:「你要真的喜愛熊貓,上網站去看幾次美香,相信大多數有良心的人,都會同意還是讓熊貓留在原棲地對它倆而言是比較幸福的。藉此來檢討動物園是否引進新種的動物,也是很好的契機。」我不認同這段文字,在中國大陸當局現今的思維下,熊貓留在原棲地未必是最好的。任何人為成分的介入,都是打破動物在食物鏈的秩序,熊貓原有的秩序早被打破,若不是人為的努力,說不定現在已經所剩無幾了。美國人雖然本來沒有熊貓,但是他們認真、敬業的程度,我相信他們給熊貓很好的照育,否則「旅美熊貓」不會生育率如此高。而且美國人文明多了,不會像李宇春的歌迷,粗暴地把熊貓嚇昏。

panda9.jpg至於熊貓要來台灣,拜託請到木柵動物園。如果想要吸引外國旅客到台灣看熊貓,當然要到交通最便利的地方。出了台北,到哪都要有車才行。對外國背包客來說,最容易去的,就是有捷運的動物園。而且,木柵動物園畢竟是資源最豐富的地方。新光贊助的熊貓館條件太差,那就想辦法調整,到美國看看那四個動物園如何做,比較之後,找到最好的方法,使熊貓、園方和喜歡熊貓的民眾,甚至台灣都能獲利。

對於那些保育團體的反對,我會說,換個角度想,應該促使木柵動物園對動物的照料、保育和動物園的經營更下功夫,而不是一味的反對,不給他們機會成長。畢竟,不可能拆了動物園,解放那些關在籠子已久、忘了如何在野外生存的動物,那是殘忍,不是解脫。如果要反對熊貓來台,應該連企鵝、小熊貓、非洲大象……一起反對,不要有雙重標準。

San Diego Zoo在教育方面、體貼遊客等方面也相當令人讚賞,真的比木柵動物園好太多。整體配套做的好,特色經營佳,難怪熊貓心情愉快,讓白雲六年生三隻娃娃熊貓,不是沒有原因的。要讓人大喊「我愛熊貓」,不是帶動唱似的在動物園牆上寫宣傳大字,而是營造氣氛和特色。做對了,自然會讓來客喜歡熊貓和動物園,就像我喜歡San Diego Zoo的熊貓一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基因檢測發現我的配偶是我表親

前不久看到一個 新聞 ,一對目前結婚十七年、有3個小孩的夫妻,在結婚十年時做了基因檢測後,才知道他們是表兄妹。我後來再查一下,發現這種狀況並 不 罕 見。 我們家的基因檢測結果,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小孩的爸爸媽媽是我們沒錯,沒有從醫院抱錯任何一個小孩,小孩共享50%的基因也沒錯,直到我發現某人出現在我的表親列。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數目的表親,以我的最多有1501人,以關係近遠排序。我看了前幾頁之後,突然有點不耐煩,想看一下最後一頁的表親是多遠的關係,點下去之後,赫然發現最後一個是某人!上頭顯示他是我的遠親,共享0.08%的基因。在他前面的一個表親是住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共享0.13%的基因,是我的fifth cousin,照中文說,就是十二等親。所以某人比十二等親還要遠。 公婆知道後,非常意外,因為不覺得我們兩家會有關係。我爸那邊的祖先是清朝乾隆中葉176X年來的,而公婆都是1949年來台灣的。公公問我,我們家族在遷到廣東前住哪?我也想知道,但我家族譜只有在粵東的來台前地址。好吧,那大概兩百年前是一家,也許兩家有人通婚了。畢竟閩粵贛交界處是客家原鄉,或許我們祖先從北往南移居的過程中有經過公婆某一家的家鄉? 高中生聽說我們是表親,感覺非常不適。我跟他說,照中華民國民法,六等親內不得結婚。我們已經超過兩倍,非常遠了,遠到上面好幾代的祖先都互不認識,沒有法律問題。至於美國,很多州規定first cousin不得結婚,如果結婚,婚姻無效。但加州是允許first cousin結婚的。Distant cousin沒有任何問題。 照我們兩家過去看似沒有交集的歷史,居然最後有血緣交集,那夫妻兩家都是久居台灣的人,是表親的機率應該大很多。在我研究我的血液疾病時,看到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的陳振文醫生 說:「這可能是客家人的民族性較團結,也很少和外族通婚,因此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較容易保留下來代代相傳,而苗栗縣多為客家族群,相較下盛行率也較高。」就我所知,我的最近兩代都是客家人沒錯。雖然我的兩邊家族有若干人的確世代住在苗栗,但美國醫生說我的貧血不是海洋性貧血,我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聽說有婚前篩檢,但沒當一回事。現在覺得婚前的基因檢測其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跟配偶是否有有問題的隱性基因,一旦它們結合變成顯性基因,問題就嚴重了,例子之一是歐洲皇室...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Blogcn排行

用 Blogcn 超過一年了,說來慚愧,除了跟系統有關的部分,其他的幾乎沒什麼研究,其實就連系統也不算摸得很熟,因為Blogcn的網頁編輯語法和一般html語法還是有別(所以每次都要特別編輯,不能從別處複製)。因為「BLOGCN專欄」這詞出現在 留言版 上,於是到處看看,探個究竟。 先前無意中發現這個Blog被列入「 「原創文學」精品排行 」,但從來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當時排行約在十名左右,不過最近直直往下落,前次看到成了16名,現在已經是23名了。可並沒很在意,因為我壓根都沒找人來這裡衝人數,我向來隨意,高興寫就寫,有人要看便是,不看也不妨礙。我做想做的事時,從來也不喜歡呼朋喚友,或到處打廣告,即使知道這是一個行銷的時代。我也沒有特別經營所謂的文學,如果是當初設定的分類所致,那恐怕是一場誤會,因為我當初不知道要設何種分類,隨便選了一個,或許應該改成「個人空間」。而且,做為一個台灣的Blogger,總覺得很多人想在BLOGCN曝光,而我只是把這當書寫平台之一,所以如果有人要這個機會,讓出也沒什麼不可。 無意中又點到「地區分類」下面的「Blogger分佈圖」,選了「 港澳台 」,這三個地區的blog總數竟有891個,高於寧夏、西藏、青海,不是排名最後。我的目前位於第二個,放眼過去,其他多半用簡體字,看來還是以港澳為主。難怪上次我莫名其妙地被某不認識的台灣blogger質疑為何要用Blogcn,因為許多台灣人基於種種理由,不願用Blogcn,偏偏我是例外。那是一個無聊的問題,因為我同時用英國、美國的blog系統,但不會有人質疑,即使這些國家的系統也不好用。每個人選擇自己所要的,不想用就不要用,我不明白這有什麼好質疑別人的。 逛到 電子期刊 ,發覺這個嘗試比明日報新聞台想做的更多、更多面。 中國博客首頁 其實有部分的呈現,只是我向來懶得點進去。改天有空再看看內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