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在美國領養了一瓶據說最初是西藏喇嘛送給耶穌會教士的酸奶菌之後,三不五時就得上超市買脫脂鮮奶。在美國的時候很簡單,雖然超市很大,只要到了鮮奶區,找「Non-fat milk」,再挑容量和品牌就好了。要找全脂和低脂的,也是這樣,非常省事。
但是台灣超市的分類邏輯不是這樣。
我不是有品牌忠誠的人,但是到了鮮奶貨架前一看,都用品牌來分類。要找脫脂?自個在各品牌底下慢慢找吧。台灣的鮮奶又很喜歡加形容詞,琳瑯滿目的形容詞,使得尋找脫脂鮮奶的工作,變得更困難。找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找到光泉乳香世家的脫脂高鈣鮮奶。這種分類方式,實在不夠親切便民。超市的人用廠商的角度思考,卻沒考量消費者怎麼購物。
第二次去,居然只剩下一瓶脫脂鮮奶,到期日是第二天,我自然不會買。只能站在那懊惱,為何台灣鮮奶廠商都不生產脫脂鮮奶?他們不知道有些人就是只能喝脫脂的嗎?因為這種分類方式,超市也不會發現脫脂鮮奶已經缺貨,該補貨上架了。
第三次去,碰到福樂和統一瑞穗的推銷員。我越過福樂的人,走到光泉鮮奶前面,統一瑞穗就在旁邊,因此推銷員遞給我一小杯鮮奶,跟我說:「這是花蓮來的喔!純淨零污染!」我心想,花蓮來的不等於零污染,是不是零污染,要有儀器檢驗才知道,口說無憑。然後問她瑞穗有沒脫脂鮮奶,她說:「哎呀,不用喝脫脂啦!低脂的就可以了,妳倒在皮膚上摸摸看,沒有油!」
鮮奶有沒有油,不是我判斷,而是酸奶菌判斷。要是它們發現有油,全部死蹺翹,那我不就白搭?因為它們嬌生慣養,碰不得一點油和金屬。所以我跟她說:「我還是要脫脂鮮奶」,拿了一瓶光泉脫脂高鈣鮮奶就轉身離開,她把臉別過去,一副被我氣到的樣子。
相較起來,美國超市在某些方面,讓我這個養酸奶菌的人,得到比較多的資源。像是塑膠的篩網,在台灣超市根本找不到,我納悶台灣不是塑膠王國嗎,居然沒有這種東西,差點叫某人從美國幫我帶回來,最後意外地在十元商店找到。還有蜂蜜,美國超市有種熊形塑膠瓶的蜂蜜,塑膠瓶口很容易倒,不像台灣那種不甜砍頭(砍蜜蜂的頭)的玻璃罐,每次倒都會弄得瓶口黏滴滴的,瓶子又重又大,不夠方便。
台灣超市雖然小,在指標和分類上,做得不夠詳盡,想找比較特別的東西時,花的時間比逛美國那種大超市還要多。真希望台灣的超市來個有頭腦的專業經理人,把這些分類方式改一改,變得親民一點,讓我購物的時間可以少一點。
但是台灣超市的分類邏輯不是這樣。
我不是有品牌忠誠的人,但是到了鮮奶貨架前一看,都用品牌來分類。要找脫脂?自個在各品牌底下慢慢找吧。台灣的鮮奶又很喜歡加形容詞,琳瑯滿目的形容詞,使得尋找脫脂鮮奶的工作,變得更困難。找了大半天,好不容易找到光泉乳香世家的脫脂高鈣鮮奶。這種分類方式,實在不夠親切便民。超市的人用廠商的角度思考,卻沒考量消費者怎麼購物。
第二次去,居然只剩下一瓶脫脂鮮奶,到期日是第二天,我自然不會買。只能站在那懊惱,為何台灣鮮奶廠商都不生產脫脂鮮奶?他們不知道有些人就是只能喝脫脂的嗎?因為這種分類方式,超市也不會發現脫脂鮮奶已經缺貨,該補貨上架了。
第三次去,碰到福樂和統一瑞穗的推銷員。我越過福樂的人,走到光泉鮮奶前面,統一瑞穗就在旁邊,因此推銷員遞給我一小杯鮮奶,跟我說:「這是花蓮來的喔!純淨零污染!」我心想,花蓮來的不等於零污染,是不是零污染,要有儀器檢驗才知道,口說無憑。然後問她瑞穗有沒脫脂鮮奶,她說:「哎呀,不用喝脫脂啦!低脂的就可以了,妳倒在皮膚上摸摸看,沒有油!」
相較起來,美國超市在某些方面,讓我這個養酸奶菌的人,得到比較多的資源。像是塑膠的篩網,在台灣超市根本找不到,我納悶台灣不是塑膠王國嗎,居然沒有這種東西,差點叫某人從美國幫我帶回來,最後意外地在十元商店找到。還有蜂蜜,美國超市有種熊形塑膠瓶的蜂蜜,塑膠瓶口很容易倒,不像台灣那種不甜砍頭(砍蜜蜂的頭)的玻璃罐,每次倒都會弄得瓶口黏滴滴的,瓶子又重又大,不夠方便。
台灣超市雖然小,在指標和分類上,做得不夠詳盡,想找比較特別的東西時,花的時間比逛美國那種大超市還要多。真希望台灣的超市來個有頭腦的專業經理人,把這些分類方式改一改,變得親民一點,讓我購物的時間可以少一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