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聽聞金門位在前線,負責向對岸宣傳喊話的任務,而海峽的另一端,從來都不甘示弱。於是從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後,進行廿年的「單打雙不打」,打過來的砲彈至今仍源源不絕地供應當地做為鋼刀材料,振興金門民生經濟,愛用戶包括大陸同胞,將己方的資源買回去。而今兩岸仍在互相宣傳,只不過換了方式。
彼岸用高樓大廈凝視金門,而金門回報以張惠妹演唱會,把喇吧朝向海峽的那一端放送,宣傳台澎金馬的富庶。兩岸人民則藉著航程只要半小時的小三通頻繁地往來。金門人到過廈門後,覺得廈門沒啥好看,而是金門比較有看頭。但我這個台灣人,則覺得金門不算特別有看頭,台灣本島好玩的多許多。對我這個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偶爾進行那種老建築之旅即可,不宜久留。
然而,在遠東航空的飛機上,看到這期遠航雜誌有篇介紹金門,提到當地的大陸街,聽來很有趣。於是第二天吃完廣東粥早餐後,就近拜訪。
同企業體的一個金門媳婦大姐,說她買一件大陸來的絲稠背心只要四百大洋,不少人以為是夏姿或數千元等級的。但待我四處晃晃,一點走近的興趣都沒有,因為花色實在太老氣,一點都不適合我。
比較意外的,倒是看到我之前在巴里島烏布沒買成的絲巾。非常非常訝異。小攤的女人說那是她去上海買的蘇杭絲稠。開出的價碼倒是比巴里島低,只是巴里島有加以用塑膠袋包裝,看來比直接吊著好。之前有位同事也買了挺類似的絲巾,一條390元左右。讓我十分疑惑,到底我在巴里島看到的是大陸貨,還是當地貨?還是兩者皆仿冒他處的設計?那個攤位還有LV、香奈兒等名牌仿冒品,包括皮包和手錶,皮包一個390元,我搖搖頭,沒興趣。
本以為那種絲巾會很多攤販都有,但逛來逛去,發現只有一處。其它多半是賣中老年婦女和小孩衣服、鞋子。在另外一個絲巾攤位,發現價格十分低廉,因此買了幾條,回來發現上面的金箔,摸一下就掉了。大陸貨的品質真是糟糕到不堪使用的地步。不過我還買了一個珠珠頭飾,不到百元,純粹好玩。那個阿媽說戴起來很漂亮,我原本十分猶豫,覺得戴起來太有埃及味了。A則在一旁瞎說:「不是有埃及特展嗎?」我真想迴身給他一記飛踢。
A的遭遇讓我徹底明白大陸貨碰不得。他先是為小攤的運動鞋所吸引,每雙只要350元,不是Nike、Puma,就是愛迪達之類,都是我們熟悉的牌子。他跟那個攤販阿媽一邊你來我往殺價,一邊...
黛比,青春歲月在台灣度過,前中年期移居美國。 自從成為人母,過去的風花雪月俱成往事雲煙,親職生涯使人忙碌。 現在力求在小孩與個人興趣間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