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耳朵感受的世界--我聽播客的日子

洗碗是我最討厭的事。雖然我們家有洗碗機,幾乎每天都會開洗碗機,但還是有很多事,被我歸類為洗碗,諸如把餐桌上的碗盤收到水槽,清除殘羹,稍微清洗後放進洗碗機;清洗各種鍋子(飯鍋的內鍋、湯鍋、平底鍋、炒菜鍋等)、小孩的水壺等不能放進洗碗機的東西;清洗流理臺和瓦斯爐;清潔餐桌等。這些事每天至少還是要花去一兩小時,過節時更久。我總覺得那是一段浪費生命的時光,想要同時做點什麼,以解除這種厭世的感覺。於是我在2015年開始用手機聽起播客,轉眼至今差不多五年。

剛開始時都不知道要聽什麼。想到一些有興趣的人物,卻搜尋不到任何相關結果。於是下了大量關鍵字去找節目,所以這幾年來聽的節目從美國、英國到中、港、台都有。可惜我只懂英語和國語,不然我能聽的節目更多,耳朵裡的世界可以變得更大。香港的播客頻道非常多,但我聽不懂廣東話,於是只能聽「香港電台︰大地書香」,主持人雖然經常講廣東話,但很多來賓是講國語的。碰到來賓講廣東話時,我只能跳過。這些播客不管是讓我學習新知識、增加對不同國家地區文化的認識、了解別人的故事,或是理解時事,我感覺自己跟世界重新搭上線。

去年底我發現台灣似乎有播客熱,於是我又重新搜尋「鄧惠文」,然後很驚喜地發現,她的節目終於有了播客,就在「九八新聞台」裡。

不過,我之後每天打開我的Podcast app,看到NEWS 98頻道未聽的節目數量,都很崩潰,因為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常態就是五六十集,他們每天都會增加幾個新節目。但我訂閱了九十幾個頻道啊!我不可能整天都聽NEWS 98,我還有其他頻道的節目需要聽,從未聽的節目表裡消掉。不然我的手機記憶體很快就滿了,那我就不能用拍照的功能了。

這時只好慶幸,我前年中換手機時,在小容量的iPhone 8和大容量的iPhone 7中間,我最後選擇了後者。不然,我就要像用前一支手機時那樣,整天都要刪手機裡的照片或播客,不然整個手機像當機了一樣,根本不能拍照或新增任何檔案。

然而,就算手機勉強能塞那麼多檔案,我的時間終究是有限的,聽不了那麼多節目。所以我很希望NEWS 98能把他們的節目分別放到不同的頻道裡,這樣我就不用三不五時手動刪除某些節目。

說到播客上的台灣廣播節目,數量出乎意外地少。在我看來,廣播電台現在用電腦處理聲檔,應該很容易就把節目上架到播客上。但從2015年到現在,我不過就聽到新竹IC之音的兩個節目:陳蕙慧主持的「經典也青春」和沈春華主持的「春風華語.聚焦台灣」,前者我聽好多年了,後者是去年底才發現的。

東吳大學政治系劉必榮教授在新竹IC之音有個「全球脈動 劉必榮焦點觀察」,內容似乎跟他的播客節目「Dr. Liu 國際新聞摘要分析」不一樣。他的播客節目是台灣少數長期講國際政治的國語節目,而且做好多年了,但似乎在2018-2019年有段時間中斷,2019年底他又重開了播客節目。他每週的節目告訴聽眾當週概要的國際時事,像是政治系教授的週記。如今可以比美的節目,就是NEWS 98裡陳鳳馨的「財經起床號」,她的對談人是台大政治系的蘇宏達教授。另一個屬於一樣的大分類,但調性不同的節目,就是鄭麗文和東海大學跨領域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峰對談的「世界一把抓」(NEWS 98)。不過鄭麗文現在去當立委了,現在都是陳永峰唱獨角戲,或許是為了要排解一個人主持的單調,他現在在節目裡教日語又唱歌,非常忙。我通常聽到別人自稱「老師」,就會倒彈,就跟聽到別人自稱「先生」或「小姐」一樣難受。不過我聽了兩個自稱「老師」的播客,一個是「世界一把抓--陳永峰說日本」,另一個則是趙安安的「安安老師的心理課」,後者是找不到鄧惠文節目時聽的心理類節目。

我曾搜過好幾次中廣和其他幾個廣播電台,但都沒有結果。很久以前我似乎曾聽到中廣青春網的節目,但把節目放上去的人沒在標題列標明那集的內容,似乎只有日期,我就沒有興趣訂閱了,畢竟有太多節目要聽了,沒必要在黑暗中摸索。

ICRT也有播客節目。以前在台灣時,為了學英文,都會聽ICRT。然而現在英文播客節目太多了,就沒必要去聽ICRT。ICRT可能有想到這個弱點,所以他們的節目都是跟台灣有關的,像是"Taiwan Talk", "Taiwan This Week"之類的。可是我的興趣太多了,就沒訂閱這些節目。

偶然間查某個關鍵字時,發現洛杉磯區AM690(URadio AM690)電台的播客。同樣是廣播電台轉的播客,NEWS 98和IC之音的節目都會去掉廣告,但URadio AM690的路況和廣告都沒去掉,所以也許我是在那個節目在空中播放半個月後用播客聽的,我仍然要被迫聽當時的路況和廣告,這實在太不體貼了,我就沒興趣訂閱了。

前陣子要過農曆年,我弟照例要回老家祭祖,因為他結婚多年還沒有小孩,親戚過年時都會問敏感問題問到他無力招架,所以我就介紹他聽「大人的Small Talk」,裏頭有一集講過年見親戚怎麼聊天,另一集講男人在婆媳間的角色。我弟聽了說還不錯,問我還有什麼節目可以聽。同時間「馬力歐陪你喝一杯」也有一集講過年怎樣回答親戚的問話,但我沒時間聽,不知道是否合適。所以播客標題下對很重要,聽眾在某些時候看到,覺得有急迫性,就會趕快聽,不然就先放著了。

台灣的播客節目畢竟起步得晚,我早期倒是聽了不少中國大陸的節目,他們跟文學、閱讀有關的節目滿多的,有些就是專門念書或文章的。許知遠「單讀」本來是我滿喜歡的節目,但某次旅遊前刪掉(手機容量滿了),之後就再也找不到了,不知道許知遠是否還有做播客。既然聽了許知遠,那時也想找梁文道,但沒找到便作罷。後來許知遠節目不見了,我也就忘記梁文道。今日再想起,發現梁文道在2018年開了「梁文道·八分」播客,但我的手機不知何故,卻加不了,看來我需要好好消掉很多節目才行。

另外兩個我聽了很多年的中國大陸閱讀或書籍節目,分別是「輕閱讀」和「聲音圖書館」,前者有時唸書,有時會有訪談,後者則主要是主持人簡介書籍內容或唸書。聽中國大陸播客最大的挑戰是,他們很多字的發音跟台灣不一樣,聲音美學也不同。每次聽到他們把「暴露」唸做「豹路」,我就想到「暴牙」或「刨光」,覺得渾身不對勁。「輕閱讀」有次請人唸海子的詩,那人才唸兩句,我馬上就把耳機拔掉倒在地上,像死魚一樣腹部朝天,後來聽別的洗了耳朵才恢復過來,如今想來還心有餘悸。他們怎麼能找像解放軍一樣的可怕聲音來唸有陰鬱氣質的海子的詩呢?真是太沒有美感、太可怕了。那個節目只要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之類的部分,我絕對不聽的,否則我這個平常低血壓的人血壓會往上衝高到血管爆掉。所幸他們平時不太做那類政治性節目,不然我就不聽了。後者最近唸了「82年生的金智英」,所以我終於知道那本書是講甚麼了。亞洲的書還是要靠亞洲的節目來理解。

另一檔節目是「一席」,這個算中國大陸的Ted Talk。我想聽這節目的台灣人應該很少。這節目可以聽到中國大陸的發展脈動,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台灣講者,而且我在其他台灣節目都沒聽過這些講者,像是樹醫生詹鳳春,因為她放了一些照片,所以還是看影片較好。

不知不覺發現我最近聽了好多國語節目,幾個月之前我還是聽英語節目為主,顯然是因為NEWS 98的節目壓力導致的結果。看來我得好好整頓我的播客資料庫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基因檢測發現我的配偶是我表親

前不久看到一個 新聞 ,一對目前結婚十七年、有3個小孩的夫妻,在結婚十年時做了基因檢測後,才知道他們是表兄妹。我後來再查一下,發現這種狀況並 不 罕 見。 我們家的基因檢測結果,一開始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小孩的爸爸媽媽是我們沒錯,沒有從醫院抱錯任何一個小孩,小孩共享50%的基因也沒錯,直到我發現某人出現在我的表親列。 我們四個人有不同數目的表親,以我的最多有1501人,以關係近遠排序。我看了前幾頁之後,突然有點不耐煩,想看一下最後一頁的表親是多遠的關係,點下去之後,赫然發現最後一個是某人!上頭顯示他是我的遠親,共享0.08%的基因。在他前面的一個表親是住在美國的菲律賓人,共享0.13%的基因,是我的fifth cousin,照中文說,就是十二等親。所以某人比十二等親還要遠。 公婆知道後,非常意外,因為不覺得我們兩家會有關係。我爸那邊的祖先是清朝乾隆中葉176X年來的,而公婆都是1949年來台灣的。公公問我,我們家族在遷到廣東前住哪?我也想知道,但我家族譜只有在粵東的來台前地址。好吧,那大概兩百年前是一家,也許兩家有人通婚了。畢竟閩粵贛交界處是客家原鄉,或許我們祖先從北往南移居的過程中有經過公婆某一家的家鄉? 高中生聽說我們是表親,感覺非常不適。我跟他說,照中華民國民法,六等親內不得結婚。我們已經超過兩倍,非常遠了,遠到上面好幾代的祖先都互不認識,沒有法律問題。至於美國,很多州規定first cousin不得結婚,如果結婚,婚姻無效。但加州是允許first cousin結婚的。Distant cousin沒有任何問題。 照我們兩家過去看似沒有交集的歷史,居然最後有血緣交集,那夫妻兩家都是久居台灣的人,是表親的機率應該大很多。在我研究我的血液疾病時,看到 苗栗為恭紀念醫院的陳振文醫生 說:「這可能是客家人的民族性較團結,也很少和外族通婚,因此有海洋性貧血的基因較容易保留下來代代相傳,而苗栗縣多為客家族群,相較下盛行率也較高。」就我所知,我的最近兩代都是客家人沒錯。雖然我的兩邊家族有若干人的確世代住在苗栗,但美國醫生說我的貧血不是海洋性貧血,我很好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以前聽說有婚前篩檢,但沒當一回事。現在覺得婚前的基因檢測其實滿重要的。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自己跟配偶是否有有問題的隱性基因,一旦它們結合變成顯性基因,問題就嚴重了,例子之一是歐洲皇室...

蜜蜂住進排油煙機裡

這幾天在臉書上回顧去年我們家被蜜蜂入侵的照片,也看到有人在臉書上詢問蜜蜂在房子上築巢的問題,於是想起去年的經歷。事隔一年,現在終於可以平心靜氣地回顧這件從沒預期到的事。 無意中看到蜜蜂大舉搬家那天是學期的倒數第二天。因為當時Armstrong Garden Center有折扣,所以我先去買了一些植物之後,再去學校接小孩回家。小J當天去同學家的期末派對,所以我跟小P回家。小P進屋裡後,我把植物搬到後院,然後就看到一大群黑麻麻的蜜蜂在我們後院,往側門的通道前進,牠門數量多到讓我想起卡通和電影裡,有人用棒球打到蜂窩,然後一大群憤怒的蜂傾巢而出的景象。我當時並不知道牠們在搬家,因為怕被叮,只能在後院待了一個多小時。但是牠們群聚之地是我回屋裡的唯一路線,最後只好硬著頭皮,在牠們數量減少時,屏住呼吸慢慢地經過那個地帶。 回到屋裡後不久,我懷疑我有幻聽。我一直聽到昆蟲的聲音。一開始,我以為我把蒼蠅帶到屋裡了。直到我終於看到那隻小昆蟲,我才發現我弄錯了,是蜜蜂跟著我進到房子裡,不是蒼蠅!若只有一隻,我會想辦法把牠弄出去,何況之後看到不只一隻! 最最恐怖的,莫過於煮飯時,我不時看到蜜蜂從排油煙機裡飛出來。這個發現讓我錯愕莫明,因為從沒發生過這種事。我抬頭仔細看了排油煙機,上頭的縫隙應該沒那麼大呀!而且我聽到排油煙機裡有奇怪的沙沙聲,感覺有東西在裡頭移動,難道是蜜蜂在裡頭亂飛?不只是這些,有時似乎有東西從排油煙機往下掉,幫我煮的東西「加料」,這實在太太太恐怖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都快要驚聲尖叫了。 從排油煙機飛出來的蜜蜂,後來都貼在水槽前的窗戶玻璃上,像是想要出去。煮完飯後,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往牠們身體底下伸過去,讓牠們的腳抓在筷子上,然後我就這樣一隻一隻小心翼翼地送到後院去。但是有更多蜜蜂不知道怎麼進來的,牠們在玻璃上看著外頭又逃不出去後,就絕望地死在窗台上。持續看到一堆蜜蜂死在眼前,其實滿令人崩潰的。 這種情形持續了幾天,我們實在不堪其擾,我都不敢煮飯了,免得一開抽油煙機就要驚動一群蜂,但這主客關係是否錯亂了?某人說要找殺害蟲的公司來殺蜜蜂,我說不要,牠們是益蟲,美國的蜜蜂已經減少很多了,我們不該隨便殺蜜蜂。於是他又找了養蜂人的資訊,問到半小時要價$150,他要我打電話找他們來。 這價錢實在不是普通的貴,從沒找過一種服務開那麼高...

Blogcn排行

用 Blogcn 超過一年了,說來慚愧,除了跟系統有關的部分,其他的幾乎沒什麼研究,其實就連系統也不算摸得很熟,因為Blogcn的網頁編輯語法和一般html語法還是有別(所以每次都要特別編輯,不能從別處複製)。因為「BLOGCN專欄」這詞出現在 留言版 上,於是到處看看,探個究竟。 先前無意中發現這個Blog被列入「 「原創文學」精品排行 」,但從來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當時排行約在十名左右,不過最近直直往下落,前次看到成了16名,現在已經是23名了。可並沒很在意,因為我壓根都沒找人來這裡衝人數,我向來隨意,高興寫就寫,有人要看便是,不看也不妨礙。我做想做的事時,從來也不喜歡呼朋喚友,或到處打廣告,即使知道這是一個行銷的時代。我也沒有特別經營所謂的文學,如果是當初設定的分類所致,那恐怕是一場誤會,因為我當初不知道要設何種分類,隨便選了一個,或許應該改成「個人空間」。而且,做為一個台灣的Blogger,總覺得很多人想在BLOGCN曝光,而我只是把這當書寫平台之一,所以如果有人要這個機會,讓出也沒什麼不可。 無意中又點到「地區分類」下面的「Blogger分佈圖」,選了「 港澳台 」,這三個地區的blog總數竟有891個,高於寧夏、西藏、青海,不是排名最後。我的目前位於第二個,放眼過去,其他多半用簡體字,看來還是以港澳為主。難怪上次我莫名其妙地被某不認識的台灣blogger質疑為何要用Blogcn,因為許多台灣人基於種種理由,不願用Blogcn,偏偏我是例外。那是一個無聊的問題,因為我同時用英國、美國的blog系統,但不會有人質疑,即使這些國家的系統也不好用。每個人選擇自己所要的,不想用就不要用,我不明白這有什麼好質疑別人的。 逛到 電子期刊 ,發覺這個嘗試比明日報新聞台想做的更多、更多面。 中國博客首頁 其實有部分的呈現,只是我向來懶得點進去。改天有空再看看內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