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四去附近的中餐館拿外賣時,意外地看到戶外用餐區有一桌美國人用餐,之前他們並未開放戶外用餐。走到門口,大門是關的,我又納悶了,因為過去這幾個月,他們通常都讓門開著,之前熱浪來的時候也不例外,畢竟空氣流通比較能減低感染的機率。進餐館一看,裡面居然有一桌美國人在用餐。問了才知道,侍者說衛生局讓他們開放25%。 我頓時想起,本縣不久前由紫級轉為紅級。為了在疫期重開經濟,加州設了四種顏色層級,分別為:紫、紅、橘和黃,這是疫情最嚴重到最輕。所以本縣好不容易從最嚴重的「廣泛傳播」轉成「可觀的」,終於迎來許多人期待好幾個月的部分開放。 因為他們沒有蒜苗,我到了才知道我點的蒜苗炒臘肉沒辦法出菜,臨時換了一道菜。站在那裏等的時候,看見服務生忙得不可開交,即使只有兩桌,這是好幾個月都沒看到的景象。我走之前問他們,最多室內可以有幾桌,需要預約嗎?他們跟我說可以有五桌,不需要預約。 我想,如果兩桌就忙成這樣,之後開到五桌的時候,等外賣的時間勢必更長,以後要早點點菜了。而且在人少的時候去,應該會比較安全些,因為之後不管天冷天熱,為了室內用餐的客人,他們都會關門開暖氣或冷氣,這樣室內空氣不流通,想想挺可怕的。 由紫轉紅的,不只我們縣。所以我在臉書上看到其他朋友有在別縣的餐廳內用餐的照片。看那場景和笑顏,彷彿世上已無疫情。 想起三四五月間,南加幾個縣的染疫數字都跑得超快,本縣相形較慢。當時洛杉磯有人說,顯然我們縣做對了一些事,洛杉磯應該效法。其實也沒什麼,我們就是減少外出,因為幾乎所有公司行號都關閉,只剩民生必需行業還能營業。而且我們又不像洛杉磯,三月初還有馬拉松和各種大型運動賽事,都是可能加速病毒傳播的場合。 沒想到,暑假重開之後,本縣就進入失控狀態。有幾天看到當日確診人數竟有兩百多個,我覺得好絕望,看不到第一波結束的可能。當時三不五時就看到或聽到本地的台灣朋友會去海邊或哪裡玩,但我們家的暑假是荒廢的,小孩頻頻抱怨都是新冠病毒,害我們過了超無聊的夏天。連新加坡朋友前不久都跟我說,很佩服我能待在家那麼多個月。其實也沒什麼,我知道自己身體體質不好,又有小孩,沒本錢冒險。 如今本縣從紫翻紅,也代表學生可以回學校上學了。學區已經安排好不同年級從十一月起分批回校,年紀小的最先,高中生要到明年一月才能開始在學校上學。我們家的因為之前選了遠距,前不久學區再問,我還是選遠距,所...
黛比,青春歲月在台灣度過,前中年期移居美國。 自從成為人母,過去的風花雪月俱成往事雲煙,親職生涯使人忙碌。 現在力求在小孩與個人興趣間找到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