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因為部落格商業旋風。 最近兩個月多了幾個中文部落格網站,「部落格」這三個字似乎開始熱了起來,不但一些LKK開始提起(未必知道真正的意涵),現在連遞名片後,還會被問:「現在很多人都有部落格,妳有沒有部落格?」 第一個問的是位老朋友,往我的名片看了一下,沒有任何網址。我不是會說謊的人,直截了當地說明:「我有,可是不想告訴別人,以免惹來不必要的困擾。」(如果妳認識我,也請不要幫我傳播,謝謝。) 老實說,許多部落格的新聞,讓我覺得有些膩,了無新意,而且,把大眾的焦點帶到不同的方向。 那個白宮發採訪證給兩名部落客的新聞,不值得羨慕。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拿到。全世界不知道有幾百萬(或者更多)部落格,能因此去採訪的,也只有那兩個。以及,就算進去了,採訪還是各憑本事,這裡就有專業優劣高下之分。 太容易取得的部落格,就像過多的精品報導一樣,讓人以為可以藉此取得人人平等。但真實世界,並非如此。一個沒有見解的blogger,不會因為用了部落格,而變得耳聰目明。有些能力,跟傳統的專業要求,其實差不多。 讓我困惑的,莫過於某些指導,讓blogger好像全身非掛滿各種電子儀器不可。什麼都拍,甚至錄音,弄得比記者還辛苦。某報誕生時,由於要求記者會寫又能拍,因此被調侃,越來越不重視專業,而且壓榨勞工,領一個人的薪水做兩份工作。現在一些blogger做的事,看起來不只是兩份工作而已。 難道我們不能回到本質?部落格就是很簡單的玩具,讓各人可以抒發自己的想法。想做媒體的人,可以把它當作另類媒體,用文字和少量圖片取勝,至於弄到應用一堆外掛程式,除非時間太多,否則不建議。 七月號《 e天下 》探討blog的企業運用。看完之後,我心想,照著去做的企業,想必會增加不少時間成本吧,至於效果,也未必完全那麼好。 在這個媒體分散的時代,部落格即使從傳統媒體拉開一些注意力,但因為部落格是分散的,是否能達到快速且有效行銷,得先打個問號。產品若不佳或不討喜,不管再發動多少blogger幫忙宣傳,效果終究有限。許多blogger批評媒體有立場,但blogger的立場更明顯,若沒有習慣查證觀點和訊息,其實也沒比傳統媒體好。 以及,許多人對名氣的認知,仍來自傳統媒體。單純從部落格造成轟動,而傳統媒體一字不提,恐怕也難有什麼影響。 到頭來,部落格可能成為傳統媒體(多樣形式)的新聞來源,但終究不會取代傳統媒體。畢竟某些專業要求、...
黛比,青春歲月在台灣度過,前中年期移居美國。 自從成為人母,過去的風花雪月俱成往事雲煙,親職生涯使人忙碌。 現在力求在小孩與個人興趣間找到平衡點。